守望精神的家园—读周国平《守望的距离》随感

``
守望精神的家园—读周国平《守望的距离》随感       一谈到哲学,相信大多数人立即会生起望而生畏的感觉,不说那高头讲章、煌煌大著,单是那一大堆艰深晦涩的哲学术语,什么存在、本体、意志、表象、绝对理念、相对真理……就足以让大多数人头大如鼓、敬而远之。由此及彼,普通人免不了会猜想,哲学家的头脑,大概每天塞满了“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之类的问题,哲学家的形象,大都是一副严肃深沉、苦头巴脑的样子。  读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让我改变了对哲学的印象,也改变了对哲学家的印象。人常说,读好书如晤老友。阅读《守望的距离》,就是与知交好友谈心。俨如某个长夏或寒冬的午后,偶遇多年知交,两人临江凭窗,倚几而坐。一杯清茗,茶香氤氲,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天上地下、谈古论今,家长里短、嘘寒问暖,或予人喜悦,或催人猛醒。至于窗外不管是云淡风轻还是黑云压境,是渔舟唱晚还是溯雪临江,都是一副绝妙的对谈背景图。  《守望的距离》是一本随笔类的散文集,全书共收集了周国平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14辑137篇(章),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人生体验等等,文笔清新流畅,可读性很强。虽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