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读后感

``

范文一:
读了王安石先生的《伤仲永》,我的感触很深,方仲永这个天才,竟然会最终变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对他的遭遇仅仅只有惋惜和同情吗?恐怕还应有一些对方仲永父亲和县人的批评吧,他们为了自己的一些小利益却为社会损失了一个人才。这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难道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吗?王安石写这片文章的目的应当不只是这个,还有对天才的看法。
天才,顾名思义:从上天那里得到了才华的人。天才,当然比普通人要优秀很多,只要稍加教育,学习,就能成为一个社会难得的人才。但为什么方仲永最终成为了一个普通人。甚至连普通人都不如呢?这是因为他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没有进步,只是原地踏步,而别人却都在努力奋斗,不断进步,最终他只有被超过。天生的才能固然很重要,但后天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后天的教育,在好的才能也会被荒废。反之,一个普通人,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可能也会对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要得到进步,就应当勤奋地学习。古人说:&ldqu;业精于勤&rdqu;。勤学是成功之母。勤能补拙。近乎智,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一个是不经历勤奋的学习就得到成就,得到世人的赞扬和敬佩的呢?王献之&ldqu;用尽三缸水,一点像羲之&rdqu;,最终成为大书法家。法国文学家福楼拜的书房窗临塞纳河,因灯光彻夜透明,被船夫当作渔灯,他对天才的认识&ldqu;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rdqu;最终他成为了一代大文豪。他们都并非是天生聪慧。他们的才能也不一定比方仲永优秀,他们的成功来源与他们的耐心和勤奋。
天才在于日积月累,聪明在于勤学不辍。一个人,天资再高,如果不勤奋学习,必干不成大事业。甚至养活自己都很困难;一个人,天资一般,如果能勤奋学习,刻苦用功,必出成果。勤学是成功里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或许我们并不是天才,但让我们现在做起,努力、勤奋地学习,必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bsp;

范文二:
今日阅览新闻,文中提及方仲永,引出对初中读过课文的回忆。搜索看后方知求学时的不求甚解和文章的寓意,尤其是末段,王安石的那几句:&ldqu;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rdqu;真所谓至理明言,多年后方知初中教材编者之用心,惭愧!!!所幸顿悟为时不晚。

&bsp;

范文三:
&bsp;&bsp;&bsp;&bsp;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ldqu;天才&rdqu;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伤仲永》一文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这样的:并非书香子弟的方仲永5岁时便能&ldqu;指物作诗,立就&rdqu;,并&ldqu;自为其名&rdqu;,且&ldqu;文理皆有可观者&rdqu;,因而扬名邑中。到了十二三岁,才气渐减,&ldqu;令作诗,不能称前之所闻。&rdqu;到了成年,竟&ldqu;泯然众人矣&rdqu;。
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因为被唯利是图的父亲每天带着四处走访,而不让他学习,使得&ldqu;神童&rdqu;竟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ldqu;庸人&rdqu;!这能不叫人扼腕叹惜吗?神童泯然众人,责任在于他父亲,原因是&ldqu;不使学&rdqu;。像方仲永这样的天才,由于后天没有好好学习,尚且要成为普通的人,那么,那些本来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学习,岂不是连一个普通的庸人还不如吗?
所以说,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ldqu;神童&rdqu;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ldqu;庸人&rdqu;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ldqu;神童&rdqu;、&ldqu;天才&rdqu;,但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奋学习,终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爱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学考了两次才被录取,毕业后到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他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和工作,终于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
不仅在科学上如此,在文学艺术上也是如此。不论是谁只要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辛的努力,都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样深刻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点评】
&bsp;&bsp;&bsp;&bsp;这篇读后感的开头,从读《伤仲永》中得到启示,&ldqu;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rdqu;,紧接着用一个过渡段,使论证由反面过渡到正面,重点列举了牛顿、爱因斯坦的例子,指出他们原来不是&ldqu;神童&rdqu;,但由于后天的勤奋,&ldqu;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rdqu;。文章最后指出,&ldqu;不仅在科学上如此,在文学艺术上也是如此,&rdqu;,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普遍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