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

范文一:
仲卿和兰芝两情相悦,不能长相斯守,便有了&ldqu;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rdqu;的苍凉。为了摆脱独自徘徊的悲凉,他们选择了共同殉情。留下了&ldqu;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rdqu;的千古盟誓。终究,他们还是走在了一起,好不令人掬泪的悲凉&dsh;&dsh;&ldqu;生不偕老&rdqu;,好不令人慨叹的幸福&dsh;&dsh;&ldqu;死求同穴&rdqu;&hllp;&hllp;
  &ldqu;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rdqu;、&ldqu;纵然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rdqu;、&ldqu;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rdqu;。这些千古名句不管是甜言蜜语的搪塞还是应诗应景的做作,着实让人揪心的感叹、羡慕了一番。而文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ldqu;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rdqu;,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地让我们真正领略了一番感情的忠贞与圣洁。

俗话说,&ldqu;动情容易,守情难&rdqu;,焦仲卿面对母亲让其休妻再娶的想法却以&ldqu;结发共枕席,黄泉共为友&rdqu;、&ldqu;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rdqu;与母诤言,以示反抗。试问普天之下会有几人与之同耳?在这灯红酒绿、流光溢彩的社会中,真正能做到坐怀不乱者能有几人?
&ldqu;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lsqu;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hllp;&hllp;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rsqu;&rdqu;兰芝兄长无不所言极是。从田间村妇到太守家的贵妇,无异于一步登天。不必&ldqu;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rdqu;,此等好事焉有不施为哉?

傻,真的很傻。在今天这种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充斥我们视网膜的大多是那些用青春在男人这座金山上蹭下绚烂的粉末,等待着聚沙成塔的娇艳女人;或者是打着爱情的旗号,盯着男人的腰包,不惜横刀夺爱、鸠占雀巢的第三者,与刘兰芝的完全不必煞费苦心便可名正言顺的坐享其成,却不去享受,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ldqu;揽裙脱丝履,举身赴青池&rdqu;、&ldqu;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rdqu;、&ldqu;生不同衾,死同穴&rdqu;,这就是他们的选择,一个无奈而不悔的选择。他们用生命捍卫了感情的忠贞,他们用生命拒绝了私欲的诱惑,他们用生命写下了如歌如泣的凄婉爱情。

这样的感情对于今天的我们是多么渺茫啊。可以执子之手的不少,然而能够真正与子偕老的却有几人?对于他们的选择,我能够说的只有羡慕,让我在这个感情廉价的社会中又重温了花季时节的纯真,不过那些对我来说似乎是很遥远的了。

曾看到过李碧华的一段话:爱情是有的,不过大概一千万人之中,只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它的只化为蛾、蟑螂、苍蝇、金龟子&hllp;&hllp;
如此看来,焦仲卿与刘兰芝已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他们不但情结连理,而且身化鸳鸯,这比梁祝的化蝶似乎更高一筹
  看完《孔雀东南飞》,心中一片戚然,&ldqu;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rdqu;那坚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时空,时常回响于耳畔。

&bsp;

范文二:
爱情,这本是个最最古老的话题,不想字字句句读下来,眼眶里不觉间竟还是有股酸涩在滚动。
当日,刘兰芝这样立下誓言&ldqu;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rdqu;哪成想,这一日她收获的却是焦仲卿的如此指责&ldqu;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rdqu;
&ldqu;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rdqu;这对苦命的鸳鸯能在二三里外就听出了故人的马蹄声,内心里的那份爱恋呵,它该是怎一个深字了得?!
然而,别人不明了刘兰芝的心倒也罢了,连心中念念不忘的爱人也这样指责于她,试问刘兰芝除了说出&ldqu;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rdqu;又还能怎样?!
相爱却不能相守。痴痴苦等着情郎早日实践&ldqu;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rdqu;的誓言。然而,辞过了县令又来了个太守&hllp;&hllp;媒人一个接一个地上门,他的誓言却始终没有做到&hllp;&hllp;母亲的抱怨兄长的责难,身为被遣回家的一个&ldqu;弃妇&rdqu;,她又该何去何从?!
&ldqu;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rdqu;临去的那刹那,她的心应该是解脱的吧?她的面容应该是微笑的吧?她是不是已经和他再次携手于奈何桥畔,即便做着四处游荡的孤魂野鬼也始终不肯喝下那投胎转世的&ldqu;孟婆汤&rdqu;?
&ldqu;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rdqu;后人看到的总是他们双宿双飞的美好景象,却不知道,为了这一天,他们付出的却是永远不能再续写的生命代价,连同对爱的誓死捍卫&hllp;&hllp;


范文三:
《孔雀东南飞》,我先看的译文。我看下来,认为这文章写得太有感觉了,于是翻书去找原文,才发现这竟然是500年前的一篇叙事诗。惊讶之。
问题,貌似直接搬祥林嫂那个就行了,所以想说说第2个。本文的环境是封建礼教下约束下的社会氛围,这就决定了本文以悲剧收场的命运。我觉得非要站在现在的立场上,给他们找一个出路,并不能还原故事的本意,完全是画蛇添足。我觉得之所以以死殉情的行为,感动了读者,是因为,从这种誓死抗争的举动里,能完整地表现出作者对封建礼教舒服的深恶痛绝。焦刘二人对爱的向往与执着,能超越当时的风气,着实难得可贵。死能将这种弱势的,摇摆的感情得到超脱与永存,何尝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文章中并没有太多地着墨与如何与腐朽抗争,隐约中更具表现力。将焦刘二人对世态的无奈之情,对命运的迷茫之情,对选择的无助之情,浓缩在几句哀而不伤的对话中,言简而意赅。或者又介于诗的载体,使整篇文章平实而又有活力,节奏舒缓而紧凑。我对诗的感觉就是让自己的感情自然地流露,让自己瞬间的情感凝为永久。文章的主旨和色彩,并不需要在创作时刻意去调和,因为这种感情流露的方式,形散却完整。我喜欢这种真切和自由,即使真的没水平,但真的是我。
孔雀,这种鸟,是在开屏时才被人们了解了它们的美丽。焦刘之间的爱,也是在舍弃了物质的约束后,才能在意识领域得到开屏。枫叶的飘零,刺鸟的悲鸣,没有人会阻止这些残酷的美丽发生,可偏偏到了人这自称最完美的生物上就不符合伦理道德了吗?我想,被质疑的是达成美丽的方法吧?为了达到某一目的,人们会瞻前顾后,费尽脑汁地算计,然后折中多得到些,少失掉些。但这样得到的美丽,不是纯粹的,不是被传颂的。那些被人们所记得的,正是那些不收物质约束而追逐到的成绩。牺牲是惨烈的,也正是这些惨烈的牺牲才让我们懂得珍惜。珍惜这种献身精神,而不是早已被污浊的躯壳。不知是哪时哪刻,错误的概念变得根深蒂固。寻找出路等同于逃避,我羡慕他们能勇敢的面对。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俳徊。
勿惜来时路,方能永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