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XX村产业发展规划

``
XX农牧局&ldqu;联村联户、为民富民&rdqu;行动  

XX村产业发展规划  

(202年&dsh;204年)  

  

为了确保&ldqu;联村联户、为民富民&rdqu;行动取得实效,按照省、市、县委的安排部署,结合苟庄村实际,特制订本发展规划。  

一、苟庄村基本情况  

苟庄村位于徽县泥阳镇东部,距县城50公里,北临江武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村庄建设布局比较分散,村民住宅以砖混、土木结构为主,地形东高西低,河东为山坡地,河西为川地。  

全村有9个合作社,52户,2068人,有党员66人,其中女党员8人。有耕地330亩,人均5亩,其中川平地600亩,20年人均纯收入3844元;曾先后被省市县授予特色产业发展先进集体、精神文明长廊建设示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年均气温2℃,年平均降水量小于720,海拔高度980&dsh;300之间,气候温暖湿润。村上主要产业有蔬菜种植、养殖,粮食主要品种是小麦、玉米、黄豆、油菜,现有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家。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ldqu;三个代表&rdqu;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ldqu;农民增收、农村稳定&rdqu;两大主题,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以&ldqu;干部联户&rdqu;&ldqu;三个一&rdqu;(即找到一条致富路、传授一项好技术、解决一件&ldqu;难心&rdqu;事)为重点。通过&ldqu;联村联户&rdqu;,使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社会管理明显提升,使贫困户有致富能力、有增收产业、有稳定收入、有生活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把资源保护、生态安全和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有序发展适合村情的产业结构、满足节能减排政策要求的现代产业。二是坚持立足特色优势原则。选准发展重点,放大自身优势,大力依托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能人大户带头,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畜牧养殖、蔬菜种植、林果业、中药材、三蒜、等产业。三是坚持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原则。  

依托自然优势和产业基础,统筹规划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探寻规模适度、特色突出和一村一品的区域化布局,争取建立优势产业基地,增强产业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四是坚持与城镇区域总体规划及村庄建设规划相结合的原则。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与镇域总体规划统一布局,积极开发新兴产业。  

三、发展目标任务  

(一)发展目标。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巩固和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得到完善和加强,农业保障体系初步健全。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新发展。  

202年,全村农业产值达到098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50万斤、人均占有粮725斤,农民人均纯收入4459元;  

203年,全村农业产值达到63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56万斤、人均占有粮754斤,农民人均纯收入572元;  

204年,初步建立起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全村农业产值达到232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63万斤、人均占有粮788斤,农民人均纯收入5999元,同比分别增长6%、45%和6%。  

──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为重点形成&ldqu;一山,一川,一园区,五基地&rdqu;的特色产业基地板块。  

──以&ldqu;六改五通&rdqu;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面貌新变化,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有明显改善。  

──以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拓宽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新领域。  

──以民主和谐的社会管理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保障,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乡村治理新机制和乡风民俗新风尚。  

(二)发展任务。经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将苟庄村建设成为功能健全、用地布局合理、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实力雄厚、既能享受现代生活又有浓郁的田园气息的新型农村。通过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使全村人民的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改善,在社会养老保险、村民文化素质、教育、卫生等方面全面地发展和提高。  

四、工作重点  

遵循&ldqu;依托资源,突出特色,优化结构,重点突破&rdqu;的发展战略,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草畜、核桃、中药材、生猪养殖、蔬菜产业为主导,以项目建设为动力,大力培植支柱产业,经过三年努力,使村上有优势明显的支柱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更加健全。  

一是在畜牧产业发展上。充分利用茶山、前梁自然条件优越性,重点发展以种植苜蓿,牛、羊为主的草畜产业,以集约化养殖为主,以分散养殖为副,积极培植养殖大户,把草畜产业培育成苟庄村的支柱产业;年出栏牛50头、出栏羊200头,成立专业合作社。二是在林果产业发展上。在前梁社现有250亩核桃园的基础上,对苟庄社、谷驼社、杜沟社、茶山、前梁五个社的荒山、坡地进行开发,集中连片发展核桃200亩,成立核桃产业专业合作社。三是中药材产业发展上。在前梁、茶山、杜沟三个社现有中药材种植的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种植品种,发展以黄芩、桔梗、柴胡、穿地龙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产业,集中连片发展中药材500亩,成立中药材种植产业专业合作社。四是在养猪产业发展上。在现有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扩大养殖规模,以集约化养殖为主,以分散养殖为副,积极发展养殖大户,力争年出栏生猪3000头,出栏仔猪6000头,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五是在蔬菜产业发展上。在现有种植规模的基础上,依托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加大土地流转,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着力改善中底产田,硬化田间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200盏,建成设施农业示范基地600亩,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现有&ldqu;三蒜&rdqu;产业的基础上,改善提升&ldqu;三蒜&rdqu;品质,做大做强&ldqu;三蒜&rdqu;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五是在项目建设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为村上争取项目资金,为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六是在劳务输转上。加大务工人员培训,力争每年为苟庄村提供劳务输出500人,使务工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之一。七是在能源建设上。按照新农村建设和文化长廊建设的要求,对农户房屋实施改旧提升建设。按照&ldqu;六改五通&rdqu;(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垃圾堆放,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面貌新变化,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有明显改善;八是在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上。建设符合村庄布局的标准化幼儿园、卫生室、村民活动中心、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农资超市。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00%。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8%。电话进村入户,村村能上宽带网。农村文化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得到加强。九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以&ldqu;四化一处理&rdqu;为标准:村内道路硬化、道路亮化、院落净化、村庄绿化,生活垃圾实现集中处理。十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力度,大力培养农村产业发展实用人才,重点建设农村专业技术队伍、种植养殖技术能手队伍,使户户都有科技能人、家家都有致富能手。十一是在村级组织建设上。以提高村级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核心;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综治维稳和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农民依法当家作主的权利;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构建文明、和谐的乡村社会。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帮扶措施,靠实工作责任。开展&ldqu;联村联户、为民富民&rdqu;行动,是省委、省政府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切实抓好这项工作,促进苟庄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特困户整体脱贫,群众生活富裕幸福,农牧局按照《中共徽县委员会关于在全县开展&ldqu;联村联户、为民富民&rdqu;行动安排意见》精神,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纪检组长、减负办副主任为副组长的农牧局机关联系泥阳镇荀庄村&ldqu;联村联户、为民富民&rdqu;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出台了《徽县农牧局关于开展&ldqu;联村联户、为民富民&rdqu;行动的安排意见》。通过深入泥阳镇苟庄村广泛调研座谈,农牧局对联村帮扶工作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了局机关2名干部帮扶苟庄村苟庄、李上、李下、王一、王二5个合作社96户(特困户6户,普通户80户)群众的具体措施;按照县委提出的领导干部联系2户特困户、6户普通群众,一般干部联系户特困户、7户普通群众的要求,建立了《农牧局机关&ldqu;联村联户、为民富民&rdqu;行动信息工作台账》,明确了联系方式,联系对象,帮扶措施和帮扶内容,进一步靠实帮扶工作责任。  

(二)搞好组织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拓宽投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多渠道争取投入资金,包括村民自筹,政府扶持,社会资本投入等,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投入主体,受益主体和建设主体,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当地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扶持项目,根据扶持项目的不同类别,性质和特点,广泛吸收各方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同时,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合作,积极向银行推介重点项目,引导银行加大对工业的信贷投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作用,加大利用民间资本力度,为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为优质服务。  

  

(四)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苟庄村帮扶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围绕关键性农时季节,组织开展好每月次科技帮扶活动,围绕黄牛、生猪、蔬菜、中药材、蚕桑5个专业开设培训班,以96户帮扶户为重点,以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抗旱保水剂使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药剂拌种、土壤消毒、平衡施肥、绿肥压青、设施农业、畜禽&ldqu;五良&rdqu;饲养等农业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每月举办培训班8期次以上,培训农户达到00人(次),力争实现一户一张科技明白卡、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一人一亩高产高效田的科技培训目标。  

(五)大力发展苟庄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按照&ldqu;典型带动、政府推动、项目拉动、市场牵动、组织联动&rdqu;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思路,一是建立和完善苟庄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机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指导专合作组织建立章程,实行财务公开,防止资金浪费和流失,形成责权对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切实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二是创办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种养大户、贩运大户、能人大户为重点,采取&ldqu;技术服务单位+专合组织+农户&rdqu;、&ldqu;企业+专合组织+农户&rdqu;等模式,吸收以特困户和帮扶户为专业合作组织会员,在苟庄村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和核桃专业合作社;三是培育50人农产品贩运大户。以特困户和帮扶户为重点,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把产业开发中涌现出来的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大户、种养大户、产业开发带头人培育成农产品贩运大户,搞活流通,实现农民增收,农产品增值增效。  

(六)以泥阳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依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泥阳现代农业示范园和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在川区的苟庄、李上、李下、王一、王二五个合作社,采取温室集中育苗、标准化生产、园艺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以日光温室生产为主要方式,示范推广&ldqu;秋冬西葫芦--早春番茄、拱棚水萝卜&dsh;番茄&dsh;蒜苗&rdqu;和&ldqu;拱棚甘蓝&dsh;番茄&dsh;蒜苗、双膜洋芋&dsh;甘蓝-蒜苗&rdqu;等立体栽培模式,建成设施农业示范基地600亩,年均实现产值700万元以上。  

(七)以项目建设为动力,大力发展草畜、核桃和中药材产业。草畜产业上,以茶山、前梁2个合作社为重点,以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龙头,引入并实施《国家级牛羊产业大县项目》,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建成标准化圈舍2栋,200平方米,每年引进良种能繁母牛20头,良种猪20头,建青贮氨化池2个。核桃产业上,以苟庄社、谷驼社、杜沟社、茶山、前梁五个社为重点,以核桃专业合作社为龙头,采取土地流转和荒山拍卖的形式,充分利用国家经济栽植补贴项目资金,力争三年建成桃示范基地200亩。在中药材产业上,以前梁、茶山、杜沟5个合作社为重点,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利用农技中心实施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力争三年发展中药材500亩,户均5亩以上。  

(八)以标准化生产为切入点,培植村级农产品优势品牌。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上,依托五大专业合作社,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指导农民生产,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限用、禁用农药的使用,坚决杜绝高毒、高残留、低效农药和含有添加瘦肉精的饲料和浓缩饲料进入生产环节,到204年,完成600亩设施农业瓜菜无公害产地认定、900亩大田作物和500中药材无公害产地认定以及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定。农产品商标注册上,在对外大力宣传&ldqu;徽县大蒜&rdqu;农产品获得了农业部A级绿色食品认证的同时,向国家商标局申请&ldqu;苟庄&rdqu;系列农畜产品品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