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习总书记关于“学习”论述的认识

``
本文 由 第 一公 文网 收集整 理来源浅谈对习总书记关于“学习”论述的几点认识
&bsp;
  在《“平”语近人》节目第八集中,编导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及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关于“学习”的经典论述。总书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讲话高屋建瓴,令人豁然开朗。彼时彼刻,他不仅是一位国家领导人,更是一位老师,一位学识与实践的集大成者。
  谈到学习,对于基层工作人员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平时各种会议、精神、文件的学习司空见惯;陌生是因为我们很少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学习。这种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有目的的、系统的、提升的,而不是被动的、敷衍的。在脱贫攻坚的一线战场,乡镇领导干部每天奔忙于繁重的脱贫工作,学习的时间与热情往往被挤压得所剩无几,曾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这里更是没有了市场。然而,正是在如此关键的时期,学习又恰恰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实践需要理论引导,而学习往往可以取他山之石以攻玉,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书记说: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学如弓弩,才如箭簇”,只有夯实了学识之基,才能厚积薄发,才能登高望远天地阔,从横捭阖自从容。
  《礼记·中庸》中写道,关于学习,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总书记以此金句勉励年轻人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尤其是青年公务员,当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身体力行的做好各项工作。
  如何博学之?总书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然后要学习工作所需的相关书籍,最后要学习古今中外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典籍。用经典释义人徐川的概括便是“把牢定星盘、锤炼金刚钻、守护传家宝”。学习并不只是象牙塔里才从事的活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都可以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应该是每一个力求上进,追寻真理之人共同信奉的学习之道及生活方式。基层工作纷繁复杂,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尤其是大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无论是工作量、工作强度还是工作类型都有很大程度的增加,这对干部的知识积累和处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学习,注定要在时代的大潮中殒没。我们从小便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传统文化典籍,二者的学习方法和意义自然不言而喻。而工作中学什么,如何学才能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呢?我想到了以下几点。一、学习政策法规。基层工作者作为国家政令的直接执行者,必须熟知国家的政策法规。这既是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保证,也是紧密联系群众的必备基础。一个不了解教育扶贫政策的帮扶干部如何为贫困学子申请教育扶持?一个不知道易地搬迁政策的帮扶干部又如何回答群众关于搬迁的疑问?一个不学习《土地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大众法律法规的人又以什么去处理邻里的土地纠纷?或许有人说有司法所、综治办和派出所,但我们有9个村、67个村民小组,大扶贫工作要求我们必须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二、学习专业知识。这个不用多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专业知识便是我们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利器。三、学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大可至基因工程、登月计划,小可到果树的施肥、肥猪的繁育。我们无法像科学家专注科研,但我们可以学习、掌握基本的种养殖技术,带领群众发展生产,自主创业。甚至我们可以学习网络营销技术,帮助基层农产品走出大山,开拓市场。就我们镇而言,近年来的红桃、脆李种植,蜜蜂、稻田鱼养殖及茶叶的种植加工均初现雏形,市场反应也很好,这便是技术带来的红利。但也需看到,在市场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四、学习交流能力。基层工作就是与群众打交道的工作,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说话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年轻人喜欢称习总书记为“习大大”?这是因为“大大”是陕北人民对父辈的称呼,这是一种方言,往往方言才能体现出浓厚而真诚的人情。在信息时代,我们的很多老干部在内页工作上往往很吃力,但他们却是做群众工作的高手。这是因为他们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形成了一套成熟而高效的交流模式,他们懂得分析和把握群众的思维和心理,并以恰到好处的交流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至于“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总的来说就是要以“思辨”的观念去学习,“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便是对“思辨”思想最好的诠释。然而,所有一切最重要的便是“笃行之”。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讲的就是行动的效能。知易行难,世上很多人都是语言上的巨人,却是行动上的矮子。而成功者,无非就是将想法付诸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下来的人。
  《“平”语近人》于庄重中彰显活力,寓大智慧于“平”语,有幸观看、学习,获益匪浅。本文 由 第 一公 文网 收集整 理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