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治文化建设

``
本文 由第 一 公文 网 收 集 整 理来源

浅谈法治文化建设

&bsp;&bsp;&bsp;法治文化,就其内涵而言,包括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两个内容,即法律法规、行政规范、规章制度等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以及公民的法律素养、法律精神、法治理念等法律价值观的形成。法治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将法治深深烙印在公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是全社会对法治的敬畏和信仰。

&bsp;&bsp;&bsp;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各地各单位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具体做法包括:以健全的机制保障法治文化建设顺利推进,以多样的活动增强法治文化建设实效,以坚强的阵地夯实法治文化建设基础,以公共媒体宣传激发法治文化建设活力,在法治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法治文化建设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法治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时代性、创新性不足等等。针对现状,笔者结合我市法治文化建设实践,作如下思考:

&bsp;&bsp;&bsp;法治文化建设应力求体系化、机制化。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制定并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如今已经实施了十二个五年规划,尽管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波折和低谷,但总的来说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制定发展规划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国在普法方面,已进行了六个五年普法规划,今年是“七五”普法启动,但是法治文化建设工作仍然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系统全面的规划。为此,要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政协监督、各单位实施、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作用,制定详尽的法治文化建设发展规划,落实具体实施任务,健全完善法律规章制度体系,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让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有计划、有秩序、有目标地顺利进行。

&bsp;&bsp;&bsp;法治文化建设应力求基础化、基层化。基本的法律常识和良好的法律素养,是每一个法治社会的公民都应该具备的。要培养一代具有高素质的法治人才,就应该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教育工作者和法治工作者应互助合作,根据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发育特点等因素制定出与中小学课堂相适应的法治文化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法治文化教育,实现法治文化基础培养;同时,教师、家长也应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法治文化课程互动活动中,为孩子树立法治好榜样;社区、教育部门等单位从各方面支持中小学法治宣传教育的开展,为其提供法治文化建设基地的参观学习机会。从长远来说,这不仅仅是法治文化的传播,更是对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乃至世界观的塑造,有利于为法治社会的发展、法治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奠定扎实的基础。

&bsp;&bsp;&bsp;法治文化建设应力求生活化、实效化。文化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法治文化建设更应该贴近群众生活,着眼于群众的实际需求,“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好成效。在农村,针对农民关注的农业焦点问题,开展“法律进乡村”服务活动,帮助农民解决相关的法律权益问题;在城市,针对市民普遍关注的商品质量、卫生医疗等问题,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为其提供相关法律咨询服务,通过这种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服务的方式,使群众从根本上建立起对法律的信任,开始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行政执法方面也要加强实效性的建设,行政单位开通惠民窗口,提高行政效率;执法人员秉承为民服务的宗旨,依法行政。此外,法治文化建设也要借鉴文艺的方式,柔化法治的棱角,将法治文化建设延伸到各种活动当中,用互动型文艺活动的方式达到法治文化传播的目的,使群众广泛参与进来,激发广大群众对法治文化建设的热情,扩大法治文化建设的影响力。

&bsp;&bsp;&bsp;法治文化建设应力求现代化、多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社会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多媒体时代,法治文化建设也要与时俱进,博采众长,与时代接轨,除了主流媒体之外,可以加入自媒体的元素,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论坛等渠道发布法治内容,如每天发布一篇法治文化的专栏文章或小故事等,定期与群众进行互动,使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得到迅速传播,时效性也得到大大增强。同时,法治文化建设不能闭门造车,要借鉴其他地方的好做法,形成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体系。

&bsp;&bsp;&bsp;总体而言,只要善于发现,从具体工作出发,利用创新思维,就能开辟出适合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

本文 由第 一 公文 网 收 集 整 理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