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文化自卑 培育文化自信

``

王宇

【摘要】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华文明发展进步以及在复杂思潮中保持文化定力具有重要意义。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华文明,不断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机制,推进新时代的文化创新,继而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

文化自信是最深沉的自信,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键的实践命题。在新时代中培育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加快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为提升文化软实力奠定深厚基础。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和地位的肯定,这种深层次的自信壮大了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信心和基础。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的文化软实力比拼日趋激烈,我国也一度在文化输出弱势及外来文化不断渗透的情况下,出现了文化迷失的现象。而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将重新调动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先进文化的发展力量和宝贵资源,凝聚升华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使人们重新界定文化审美的标准,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中华文明在世界领域获得话语权,形成文化核心竞争力。

加快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有利于增强文化归属感,强化文化粘合力,以文化为纽带增强全民族的团结力量,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近代以来,我国革命与建设的大量成果表明,中华民族之所以没有被摧毁,并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重大飞跃,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继承了民族文化“基因”,在重大的发展节点上没有丢掉自身的文化,更在发展中形成了新的文化,确立了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因此,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将更进一步加速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为全方位地展现中华文化的风采凝心聚力。

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坚定文化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在复杂思潮激荡和文化碰撞中保持文化定力的心理根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多种外来文化加速涌进我国,这些文化内容在不断“裂变”并融入我国本土文化中,催生了一系列新兴文化。在复杂文化的挑战面前,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助于避免身份认同、文化认同以及角色认同危机,规避外来文化深入渗透的风险。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可在多元文化的激荡中坚定文化定力、坚守文化立场,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完整性,从而增强自我文化认同,在世界文化交锋和博弈中赢得主动。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障碍

自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近代以来人们对中华民族的“世界文明中心”认知被彻底打碎,文化上的优越感式微,古代中国繁荣经济带来的文化底气逐渐弱化。如今,在推进中国道路的发展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了新时代,然而,在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历史的遗留仍然使人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自卑心理,消除文化自卑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目的,也是亟待突破的一大阻碍。

当前,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呈现出了更加复杂和深刻的变化,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既要面向世界抓住发展机会,又要迎接更加严峻的挑战。不同民族文化的迅速涌入与我国的本土文化碰撞和融合,加之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也为外来文化的渗透提供了新的渠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受到冲击。一是代表国家层面的官方对外文化交流创新有待提高,缺少与时俱进的国家话语体系支持,对民间文化交流的号召力和牵引力仍需增强。二是社会领域的自主文化交流不够充分,民间对外文化交流的机会有限、渠道受阻。三是推进对外文化交流、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对外文化交流的情感疏导机制,使我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交往亲密度不够、交往层次不深,不利于人们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感知。

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是坚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关键点。对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对革命文化转化不足、对先进文化传播不到位是导致文化创新受限的重要原因。从当前来看,文化设计创造的成果良莠不齐,其中一些文化创新成果不同程度地偏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主线。由于对文化资源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责任理解不深,使当前大力推进文化发展的繁荣景象之下,依然存在着多种“文化乱象”,对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造成了困扰。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路径选择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文化发展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先进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引领大众重塑文化价值观念,提升文化的辨别和选择能力。要借助大众传媒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下的主流价值取向。在学校教育中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进”工作,整合调动基层社区、民间团体、公益组织等力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采取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具有凝聚力的主流文化价值观,进一步培育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正确认识自身文化,克服文化自卑心理。由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要晚于西方,在工業文明上的时代落差是造成近代以来文化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由于特殊的历史境遇使然,文化自卑始终以不同的形式根植在人们的内心。当前,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并对中华文明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要对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先进文化进行系统教育,增强大众对自身文化的系统了解,基于文化自豪形成文化自信。要站在世界方位上,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华文明,准确定位中华文化的历史贡献和时代方位。要准确判别中华文明在未来的发展潜力,树立开放包容、吸收借鉴的文化观念,为培育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奠定心理基础。

健全对外文化交流机制。文化自信要在不断地参与文化交流、进行文化对比中方能形成,而目前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模式还有待创新,各项保障仍不够健全。因此,要重塑对外文化交流的国家话语体系,带着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目标,制定文化发展思路。建立以政府为引领的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对外文化互动机制,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驱动力,提升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密切民间文化交流,依靠学术交流、文化旅游、人才流动及合作发展等途径,创新对外文化交流的形式。需整合资金、人力及制度等资源,重点完善文化交流的保障机制,以坚实的对外文化交流提升文化自信。

加快文化创新,助推中华文化回归。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上是文化的复兴,而民族与文化的复兴其关键在于加速文化的发展。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助于使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先进文化进一步走进大众视野和国际视野,是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精神支柱。当前,要加快文化的发展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善用中国思维和中国话语彰显中华文化的风格气派,从而夯实文化定力,不断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价值共识。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侯惠勤:《坚定文化自信的本质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红旗文稿》,208年第期。

②王尚君、刘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探析》,《毛泽东思想研究》,208年第2期。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史航(见习)

文章来源于: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