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之前是什么

``
失败之前是什么



  赵括的纸上谈兵可谓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了。纸上谈兵的后果那是相当严重:赵国兵败,被坑杀30多万士兵,赵国在强敌面前濒临亡国的危险,最后割地求和,勉强苟延残喘。从此,强国地位一去不复返。
  如此惨败,偶然乎?必然乎?让我们乘月光宝盒,菠萝波罗蜜——来到决战之前赵国君王的朝堂之上,听一下赵括母亲与赵王的一段对话。
  赵母:君王,我认为赵括当将领不合适。
  赵王:给个理由先。
  赵母:他与他的父亲不一样。
  (旁白:赵括父亲赵奢,极具军事才能,曾带领赵国兵将屡建奇功。)
  赵王:怎么不一样。
  赵母:有三点不一样。第一,他父亲当年为大将时,亲自捧着食物招待的宾客有数十人,所结交的朋友有数百人。如今赵括一当上将军,就朝东坐着接见部下,军吏没有敢抬头看他的。第二,您当年赏赐给他父亲的东西,他父亲全都给了军吏和士大夫。如今,大王赏赐金帛,赵括拿回家藏在家里。第三,他父亲当年从接受了命令那天起,就不过问家里的事。如今赵括天天留意买有利可图的田地房屋。现在,父亲儿子的想法不同,希望大王不要委派他。
  赵王:你放心,我已经决定了。
  赵母:大王倘若一定要委派他,如有不称职的事,希望不要使我受到牵连。
  赵王:好吧。
  不久,战场上真刀真枪干起来。秦将白起诈败,引赵军入,围困其46天,括力战,被射死,赵军30多万人因伤病饿殍无法再战而全部投降。降后全被坑杀。噩耗传至赵国,整个国家“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孙,妻哭其夫,沿街满市,号痛之声不绝。”惨剧发生了,人们大骂赵括纸上谈兵,可是这时,哀痛还有什么用,30多万兵士的性命岂能复活?当“血流淙淙有声,杨谷之水皆变为丹”时,谁来大喝一声:失败为何?!
  失败,那是写在失败之前的事!
  错在,没有人去注意!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常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知子莫如父,身经百战的赵奢深深懂得:打仗,那是死人的事!赵括竟说的如此容易,那种草菅人命的思想,如何能担此大任。所以,他早就断言:倘若赵国不让赵括当将罢了,若是当得话,使赵军大败的一定是赵括!
  谁听到了赵括父母的肺腑之言?没有人。确切的说,赵王听见了也当没听见!赵母靠自己的远见救得了自己却救不了赵国的命运。
当年赵括凭借家庭好,笔试好,面试好的“三好条件”入围赵国上将的行列。没有人去真正质疑赵括的领兵才能,尤其老将廉颇当时又打了几场败仗,秦国又使反间计到处嚷着“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年轻气盛的赵王毫不犹豫地将大任交到了赵括身上。一切的一切,决定了那场空前的长平之战将以赵国的大败而终!而一切的一切都发生在出兵之前!
  往事已矣,难回首。纵回首,又给我们点什么?
  今天,无论职场,商场,官场,百姓,我们难道没有失败过吗?我们任用人才难道不曾出过错吗?当我们跌倒,磕的头破血流,当我们失败看着战友铩羽而归,我们为什么不反思一下:失败之前是什么?失败之前我们是否做好了整装待发的准备?失败之前,我们是否厉兵秣马,精神抖擞?失败之前,我们是否低下过高昂的头,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甚至批评?因为,失败,那是写在出发前的事!
  纸上谈兵早已湮灭在黄尘古道,金戈铁马中,正如太师公曰“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矣”在泛黄的书卷中,让我们记取:失败之前的谨慎比失败之后的总结更重要!

(编辑: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