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伟力观后感

``

范文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根据省委宣传部和**市委宣传部的统一要求,**市委宣传部组织了全市各党(工)委认真学习观看了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电视台联合摄制表现文化伟大力量的理论文献电视片《文化伟力》。全片以文明之源、凝聚之魂、创造之光、竞发之帆、兴业之柱、强国之路的主旋律深入描绘了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和在中国文化影响下腾飞中中国的发展过程。**市各党(工)委的党员领导干部在观看了《文化伟力》之后,都深切感受到了,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食粮,在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充满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到黄帝炎帝,从夏商周到秦始皇,从汉武帝到唐宋时期,中华文化在不断的交流和整合中实现,不仅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始终,也影响着全世界。正是有了指南针,哥伦布才能发现了新大陆,正是有了火药,人们才能不断地探索和改造世界,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经济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中国的儒家思想也逐步被世界认可,国外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建成,八年后,05个国家先后建立了358所孔子学院,这也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从鲁迅的《阿Q正传》到现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红高粱》,无不反映着中国某个时期的文化背景,诠释着中华文化在发展中的点点滴滴。
文化是一个名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也曾有过内忧外患,但是中华儿女始终坚持一致,这也是中华文化在其中发挥了无比强大的凝聚力。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认同,所以我们无论置身何地,都有着和国家休戚与共的情怀。
2、文化是发展的动力
历届国家领导人都重视文化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在一九四二年五月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邓小平同志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同志在&ldqu;三个代表&rdqu;重要思想中指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胡锦涛同志提出了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构想。文化已经成为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智力要素之一,是实现未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文化对内增加了民族凝聚力,对外扩大了国际影响力,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日益凸显,国际社会的总趋势是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有机会更好的提升国际竞争力。文化已经成为除了经济、政治、军事等能看得到的硬实力以外能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软实力。
3、文化是经济的支柱
西汉时期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同中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提高了中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文化产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控制着全球2/3的电影票房收入,流行音乐、音乐剧、歌剧的也成为美国经济支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动漫是支撑日本经济的三大产业之一。可见,经济是文化的物质基础,文化是经济的新生力量。全国各省自治区都将自己独有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拉到了电视荧屏上,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欣赏历史,从而通过旅游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在有关经济的文化内,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其可以体现在文化的积累结果和文化传承过程,也体现着民族的前进精神,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核心,也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核心,它不但继承了文化,而且还推动了文化前进,使文化得以发展,是文化在经济领域最成功的运用。我们要勇于发挥创新精神,大力推动文化发展和经济繁荣。
通过观看《文化伟力》,对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启发。文化正逐步成为衡量一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人民幸福与否的重要尺度,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我们党高度重视群众声音和人民福祉,文化生活也正成为中国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文化大发展,新建凤凰体育中心,改造文化宫、博物馆、原省委省政府旧址等一批城乡文体设施;每年都成功举办有国内演艺明星参加的大型春节联欢晚会,并在省电视台播出;成功举办群星大型演唱会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第29届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冰雪画、烙画等艺术精品创作成果丰硕,**文化影响力也在显著提升。今后我们一定秉承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力弘扬推广文化产业建设,为**市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


范文二:
  借用毛泽东同志&ldqu;战争之伟力&rdqu;的理念,理论文献电视片以&ldqu;文化伟力&rdqu;来表达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早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深刻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我们党之所以取得伟大的胜利,正因为始终以先进的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

  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电视台拍摄的理论文献电视片《文化伟力》,从文明之源、凝聚之魂、创造之光、竞发之帆、兴业之柱、强国之路六个方面展开叙述,着力绘就一幅传承与创新、现实与未来交相辉映的立体文化长卷。

  文化,因开放包容而进步,因兼容并蓄而强大,因海纳百川而博大。电视片纵横东西,旁征博引,表现从古至今文化的交流交融,阐述世界文明的传承。按农耕文化、诗书文化、礼乐文化的顺序阐述我国古代的文化传承;按马克思主义传入、革命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次序列举典型事例,阐述现当代文化的传承。电视片客观论述了当前文化的发展状况,深刻分析了&ldqu;文化中国&rdqu;时代的内外部条件,特别是当前世界各国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ldqu;两翼齐飞&rdqu;尚存的差距。同时,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理性描绘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强劲势头和美好前景,深刻阐释我们党的文化战略和文化政策,强化了人们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认同,强调了打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表现形式上,《文化伟力》内容取深,镜头取真,视角取平,形式取新。该片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以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为基本框架,清晰呈现了文化发展的要义,具有强烈的精神感染力、深刻的理论说服力。通过丰富翔实的文献史料、巧妙合理的构思布局,将文化的价值、文化的交流以及文化的历史、现实、未来别具匠心地连缀起来,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大众化的质朴语言,采用&ldqu;讲历史,说事例,看影像&rdqu;的方式,以形象的事例、准确的数据、权威的高端访谈,将深刻的哲理演绎为精湛的艺术,体现了理论性和思想性、知识性和传播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全片犹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音律铿锵,文采斐然,真知闪烁,在情理交融中灌注着震撼人心、大气磅礴的文化力量。


范文三:
 首先恭祝十八大顺利的召开,十八大的召开也预示了我们国家在发展上的新的道路,在十八大召开期间,响应党组织的号召,我们观看了文化伟力记录片,它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由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电视台联合摄制的表现文化伟大力量的理论文献电视片,分为文明之源、凝聚之魂、创造之光、竞发之帆、兴业之柱、强国之路。
  
  在这些中,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兴业之柱部分的内容。
  
  兴业之柱主要内容:讲述了深圳大芬村,它原本是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布吉村的一个村民小组,在改革开放之前,这里还是一个人口只有300多人,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的小村,22年后,在这片面积仅有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来自全世界超过2000多位画工、画商,中外200多家画廊聚集在此,从事油画创作生产。20年,由于这片地区的油画出口量很大,被国内外的艺术同行誉为&ldqu;中国油画第一村&rdqu;。通过这一部分,可以充分的看出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带领着我们一步步的走向了富国强民的道路。人们的生活也在逐步的提高了。
  
  文化是对于社会的全面进步的伟大作用,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表现形式;中国从文化力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核心力量这个高度认识到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大意义。多彩的文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对社会前进也起到了更加有力的推动。
  
  在高度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ldqu;和谐&rdqu;已为人类未来发展描绘出了一幅积极乐观的景象。我认为,现在我国提出了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和主张,就是中华民族在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结合世界文化发展潮流进行的文化力再创造的结果,就是对当代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的追求。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文化古国,一直都是倡导和谐社会,而在当今社会主义下的中国更是将&ldqu;和平社会&rdqu;这一理念充分的向世界人民展现。
  
  同时,中国提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设,也是对世界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充实。正如全球汉语热催生孔子学院,中国与不少国家互办文化年等等,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软实力的增强,意味着中华文化影响世界的文化力日益增强。以和谐中国为轴心的和谐世界必定会被世界人民所接纳,并向中国借鉴学习。而中国也一定会发展的更加美好,成为世界上的一刻璀璨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