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建企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锦集

``
铁建企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八篇 &bsp; 有人说,历史是&ldqu;铁马嘶鸣,挽弓映月&rdqu;的豪迈;有人说,历史是&ldqu;匈奴未灭,何以家为&rdqu;的气概;还有人说,历史是&ldqu;天下大治,四海升平&rdqu;的祥和。而我说,历史是&ldqu;沧海桑田,改换容颜&rdqu;的幸福!掐指一算,距离改革开放,今年已经是第四十个年头了。 978年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的新纪元,成为党的历史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他--邓小平,改变了历史,改变了中国。是他,使中国变得璀璨耀眼! 我,一个典型的90后,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乡下。儿时的记忆里,门前的路还是泥泞的坑坑洼洼的石子土路,车子开过,瞬间尘土飞扬;村子里的人们住的大多是低矮狭窄的老土房子,睡的是需要时时烧的土炕,时代年月稍长一点的屋,下雨的时候可就遭殃了: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大家的衣服还没有现在那么多的颜色、款式,多为素色;家家户户都是搭土灶做饭,每每傍晚,村子里就升起缕缕炊烟;洗衣服洗床单用的是那种现在几乎都见不到的大铁盆或者大木盆,外加一个搓衣板;那时候不要说元钱,就是5角钱对我们小孩子来说都是一笔巨款啊&hllp;&hllp;在孩童般稚嫩的目光里,仅存的就是这样的模糊印象。 等到上小学,很多事都开始记得清楚,那时候听爷爷奶奶说的最多的就是&ldqu;改革开放&rdqu;这个词儿,于是乎,成长中的我们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路走来&hllp;&hllp; 那时候,电视机还是很稀有的,而且多数是黑白的。村子里有电视机的人家往往成为我们饭后的&ldqu;娱乐场所&rdqu;。吃过晚饭后,村子里的孩子们、大人们都搬着凳子凑热闹去他们家看电视,曾经风靡一时的《还珠格格》、《上海滩》、《霍元甲》、《上错花轿嫁对郎》&hllp;&hllp;等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看到的。那时还没有《喜羊羊》,只有《黑猫警长》和《舒克贝塔》,但是每天晚上的是这个时候是我们最盼望和最快乐的时候,以至于现在听到《黑猫警长》的片头曲,依然倍感亲切。随着家庭收入的不断提高,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后来家里有了自己的黑白电视机,电视节目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丰富,后来家里换了好几次电视机,后来家里的电视机也换成了彩色,后来电视机也不再稀奇,后来大伙儿再也没有一起去一个人家里看电视,记忆里留下的只有关于它变迁的这一段简单地历史而已。 那时候村子里还没有电话,与爸爸妈妈沟通全凭写信。木心说:&ldqu;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rdqu;一直记得,第一次收到爸爸妈妈从远方寄回来的信的那个大雨的下午,虽然潮湿的信封上雨水侵湿了我的名字,但是心里的那种温暖至今难忘。后来村子有一家按了电话,于是一根短短的线把在外的漂泊人和在家的守望者紧紧地连接起来。后来,安装电话成了家家户户普遍的事,从座机到大哥大,从大哥大到小灵通,从小灵通到各种各样的智能手机。从以前只能通话的手机到现在能打游戏、听音乐、看视频的多功能手机。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得手机已经完全从一种高档奢侈品变成了现代人们日常必须的通讯娱乐工具,从前遥不可及的羡慕别人拿手机已经变成了触手就可以实现的。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个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那时候,在爷爷奶奶的熏陶下,在爸爸妈妈的言语中,我们熟读雷锋、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并为此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当年的我们,由衷地崇拜身残志坚的&ldqu;中国保尔&rdqu;张海迪姐姐,救人火的少年英雄赖宁,有着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的女排姐姐们&hllp;&hllp;后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电视电影电脑等的普及,综艺节目的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变得色彩斑斓起来,我们接受的知识面开始变得越来越广。对于90我们来说,慢慢地,偶像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不同时代的偶像留在了每一代人的岁月深处、记忆深处,更是不断变迁的时代中,一个又一个见证。 那时候,许多家庭的住房大都是平房,泥土垒的房子也随处可见;妈妈说,平常人家里除了床、桌椅、衣物柜外基本没什么别的家具了,村里的一台黑白电视机是整个村子的&ldqu;宝贝&rdqu;了。现在,条件好了,乡间村落多是气派的门楼,或高、或矮、或气势恢宏、或小巧玲珑,形形色色、各式各样。家家户户窗明洁净,里面装修或豪华、或简洁,各具特色,各种家用电器摆放齐全。以前,家里吃肉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只有逢年过节才有的吃。现在,每个餐桌不光是菜式丰富,还更注重营养的均衡。昔日矮小狭窄的房屋,也如人们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ldqu;长高&rdqu;,还随着时间的流潮&ldqu;穿上了各式各样的新衣&rdqu;。与以前的房子相比,现在的高楼大厦可谓是&ldqu;庞然大物&rdqu;了。且不说现在的自动化条件如何先进,单说喝开水一项都不知道换了多少种热水器,而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水只能是在早上锅炉房供应时间打好以保证全天的需要。现如今,坐在房间里,伸手就是饮水机加纯净水,冷热自斟,好不自在。 978-208,沧海桑田四十载,一日千里看今朝,数十载长河浩荡,九万里风鹏正举。改革开放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累积,更是文化力、精神力的飞跃,彰显着一种崭新的价值体系:生活提高、人民幸福、国家富强。90后的我们与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起成长,一起奋斗,在同一片蓝天下,怀揣同一个&ldqu;中国梦&rdqu;,共同见证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dsh;&dsh;历史证明,中国这颗明珠将会越来越亮,越来越璀璨耀眼。 篇二 997年,我出生于河南南阳的一个小镇上,那年距改革开放已经过去9年了。998年,我一岁,妈妈告诉我那年她怀里挂着我,拿着扁担和桶去远处打水。999年,我两岁,爸爸告诉我那年他一个月的工资几百块。 2000年,我三岁,上幼儿园。我记得冬天班级里那盆供所有人取暖的炭火。 200年,我四岁,上学前班。那时候能有个自动削笔机简直是全部羡慕的对象。 2002年,我五岁,上小学一年级。我记得开学那天说有农村户口免学费的政策。同年,我戴上了红领巾,成为了一名少先队员。我还记得队歌:&ldqu;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hllp;&hllp;&rdqu;2003年,我六岁,上小学二年级。当时的桌面坑坑洼洼,不垫书写不成字,还没有桌兜,那时候在家里或者外面捡到一块好的木板定是极好的,因为它可以搭着当抽屉用。2004年,我七岁,上小学三年级。5毛钱的斯美特,3毛钱的&ldqu;一棵葱&rdqu;,毛钱的周小玲真是人生巅峰。2005年,我八岁,上小学四年级。当时大路在重修,我想,要是我家的小平房也可以修一下就好了,因为下雨天老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滴滴答答。2006年,我九岁,上小学五年级。那一年爸妈都去广州打工了,当时我们是通过邻居家的电话一周联系一次。值得一提的是,开学的时候再也不用着急去找好的桌子和凳子了,因为学校里已经全部换成了新的了。2007年,我十岁,上小学六年级。那时候我们洗澡洗头还得自己烧热水,当然自来水肯定是有的。那几年,田埂间流水哗啦啦,十八寸彩电嘻嘻哈,晚饭后纳凉星夜下,萤火虫微风弯月牙。 2008年,我岁,上初一了。这一年,所有的人都知道北京奥运会,所有的公园都摆着福娃,所有的人都会哼北京欢迎你。这个暑假,我们一家人在广州团聚了,我们一起挤在出租屋里看奥运会。我盯着那个金牌数和排行榜,每次听到冠军是中国,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我都要抓狂的跳起来。同年,我成了一名共青团员。2009年,我2岁,上初二了。这一年,我们搬家了,新盖了楼房,添置了电器,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漏水以及洗澡不方便的问题了。我们开了历史课,学习了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我知道了邓小平爷爷如何带领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我知道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0年,我3岁,升初三了。这一年爸妈都在镇上找到了工作,而每天的零花钱也足够用了。这三年,我明显感觉到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我感觉到中国这条巨龙要腾飞了。 20年,我4岁,高一了。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军训,军纪严明,军歌嘹亮,满满的敬佩与不舍。202年,我5岁,升高二了。当年流传最多的是玛雅预言、世界末日。不过真的到了2月2日,一片祥和。没有黑暗和灾害,有的只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笑,这里没有战争、没有硝烟、没有剥削。哪怕灾害真的来了,我相信也会全民一心,共渡难关。203年,我6岁,升高三了。这一年我出了点意外事故,胸口被钝器不小心刺着直接进医院抢救,不过我知道我肯定没事。一是因为伤口没有太深,二是我相信现在的医疗水平。果不其然,缝针后7天我已经可以自己活动了,大概不到半月我就返校了。而且,因为有新农合报销了很多金额,没有花太多的钱。 204年,我7岁,大一了。我打了很多辩论赛,决赛的题目是&ldqu;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更重要还是自我认知更重要。&rdqu;其实都很重要,辩论要的是让我们更加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ldqu;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rdqu;205年,我8岁,大二了。这一年,我已经可以换自己喜欢的手机刷微博看视频了,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组织50个方队,气势恢宏尽显大国实力。同年,冬奥会申办成功,中国也成为第一个实现奥运&ldqu;全满贯&rdqu;的国家。206年,我9岁,大三了。这一年我非常努力学习,因为我想在党的领导下,为党和国家及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有所作为,我想加入中国共产党。207年,我20岁,大四了。这一年十九大召开了,我知道我们经历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十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年,借着十九大的风,凭着大三的努力,我成了一名预备党员。 208年,我2岁,参加工作了。我选择了中国铁建,选择了中铁十五局,选择了路桥公司。我感受到了汗水融化千层岩,风枪穿透万重山,千山万水无险阻的铁道兵精神。我有幸刚毕业就被分到了我的家乡南阳的郑万制梁项目,我在建设家乡,每每想到这里,我都热血沸腾充满干劲,我仿佛已经在想象着在高铁上跟旁边的人讲讲十五局的故事。 20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很荣幸我伴随着后20年成长,我深深地感受到从小到大我们的生活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的,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中国共产党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成功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我相信共产党会越来越好,改革开放的力度会越来越大,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多姿多彩,我为我生在中国而庆幸,我为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豪。 篇三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批独生子女,我用自己的双眼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变。 80年代初,我出生在广东地区的一个小乡镇,母亲是镇医院的一名护士,一家人住在医院分配的一间小单间里,厨房、厕所都是公用的。那时候的宿舍,是四方形的泥砖围屋,共两层,四角都是楼梯,中间是用来采光的天井,大伙就住在这一间间被隔起来的小单间里面。记忆里的童年,没有电动玩具,没有游乐园。最经常玩的,是父亲从广州买回来的小踏脚车。拉着小车上斜坡,然后坐着小踏脚车从宿舍旁边的小斜坡冲下来,乐此不疲,简单而快乐。 那时候,母亲的工资是每月34元,父亲的工资稍高,也不过38元。我身上穿的衣服,是母亲用分配的棉布亲手缝纫的,样式简单,古板朴素,无法跟现在市面花样、款式繁多的衣服相比。即便是如此简朴的衣服,一般人家也只有过年才添置新衣裳,不是大家不爱漂亮,而是那时候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谈漂亮得体就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那时候,电视还没普及,父亲利用在广州工作的便利,节衣缩食省下了钱购置了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成为当时院子里的唯一。晚上,一到时点,大伙就挤在我家看电视,非常热闹。那台曾经陪伴我们多年的电视机,就像一本历史书,记载着时代的变迁,镌刻着时代的烙印,这何尝不是历史的见证,时代的缩影。 那时候,还没有高速公路,从广州回趟乡下老家,走国道和乡村的羊肠小道,得花上整整0小时坐客车,往往回去一趟,得累个半死。大伙家里没有电话,日常联系全靠去邮局寄信或者发电报,非常不方便。 现在,40年过去了,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大飞跃,而老百姓的生活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我家作为例子,家里在商场和网上购置的衣裳放满了三个大衣柜,各种风格,各种款式的衣服都有,满足了我们日常各种场合的需要。买衣服不再是只有逢年过节才有的稀有事,一般而言,只要看中了新款式,价格又在承受范围内,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在数年前购置的新房里,明窗净几,家里的电视悄然换成了60寸的大彩电,空调、滚筒洗衣机、燃气热水器、三门大冰箱、微波炉等等,应有尽有,这些家电基本满足了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智能手机更是成为大伙离不开的联系工具,只需上网吼两声,只需片刻,对方就能马上收到信息,这是在过去无法想象的天方夜谭。 几年前家里还添置了一台小轿车,上下班,周边游再也不是棘手的问题。自己开车回乡下探亲戚,走高速只需要2小时左右的时间,因为快速方便,乡下成了我们的后花园,一有了念头,就可以直接回去探亲、避暑、游玩。 国家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我家只是普通老百姓家的缩影,但这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和祖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真实写照。衣食住行的巨变,无一不是党领导下国家的真实写照。40年沧海桑田,40年龙腾飞跃,我为我是中国建设者而自豪,改革开放的下一个40年,我期待着祖国的愈发繁荣,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四 我接触相机的历史有30多年,使用的相机从黑白相机、彩色胶卷相机、数码相机,到航拍无人机。在相机快速更新换代的过程中,我有幸留下了几代工程人追求交通强国的记忆,也把企业施工能力的跨越发展定格在镜头里。 我最早用的是一台黑白胶卷手动相机。我把它视如掌上明珠,当作至爱的工作伙伴,从不外借,也不私用,甚至不让别人动它,为此得罪过不少人。胶卷贵,冲印费贵,为了节约,我往往是选两三个角度,拍两三张就结束,这样拍出来的相片,供选择少,自己有时不甚满意。 那台黑白相机对于当时公司经营生产规模,还是&ldqu;合身&rdqu;的,能较好地记录下公司施工生产场景和所建工程。当时的工程规模小,一座大桥、一栋高楼用广角也能把它框进镜头,摄影的效果犹存,投稿一般也能见报,只是相片冲印、邮路上跑的时间长。 记得我在深山里的铁路项目部向报社投图片新闻稿,在崇山峻岭的工地走30多公里的山路到镇上,住一晚赶上次日清晨开往县城的唯一一趟班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五多个小时才到县城。那时是卖方市场,全县城只有一家相片冲印馆,你急他不急,等一两天取相片是常有的事;相片取来后,虽然立即寄出去,加上邮路上跑几天,当报社收到相片的时候,事件至少发生一个星期以上。 黑白胶卷相机照出来的图片,较之于后期的彩色照片,虽然色彩单调,非黑即白,清晰度也不算高,但是那些泛泛发黄的旧照,反映了中国铁路发展的艰难历程,是当今中国高铁品牌享誉全球的奠基石,成了公司珍宝似的文物。 从黑白胶卷进步到彩色胶卷,相片还原了拍摄对象本有的鲜丽色彩,效果上有了质的飞跃。数码相机的出现,使得彩色胶卷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我摄影时有了更多的角度选择,也可适当的增加拍摄次数,有足够的挑选空间,总能选下满意的、栩栩如生的各类相片。 但是,随着承建的工程越来越大,数码相机也满足不了对一些大工程的拍摄需要。 至今还清晰记得我去内蒙古一个铁路项目拍摄,其中的一座特大桥,其桥墩高0多米,受地貌影响,就是用上长焦镜头,也难在地面上找到合适的拍摄地点,只能拍到桥墩和桥面防撞墙。 一直追求拍摄效果的我,听不进同事们的劝阻,带着对讲机,爬到塔吊50多米高的地方,再转到离塔身60多米的塔臂最顶端。在这个过程,我一再告诫自己注意安全的同时,项目部在施工大桥中取得的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填补公司多项桥梁施工空白的成绩,在脑海中时不时地闪过;虽然躬着身子谨慎前行,但步子轻盈、自然,没有丝毫畏惧。那时唯一的信念是:冒个险也值得。 我端坐在塔臂上,一边端着相机选角度,一边指挥塔吊司机左右摆动塔臂,直到选定到最好的拍摄位置。完成拍摄任务往回撤的时候,空中那老长老长、孤孤零零的塔臂,突然变成了悬在高空的一条钢丝,我心中的恐惧顿时升起,两股战战,抓塔臂两侧围栏的手掌心直沁汗。安全下到地面后的一阵时间,我的两腿还在不停地哆嗦。 随着高铁时代到来,面对规模宏大的高铁工程,数码相机的功能也远远落伍了。 于是,公司购进航拍无人机,首次使用在拍摄宁杭高铁京杭运河特大桥。该桥全长29公里,有27处特殊跨,其中跨越京杭运河(84+52+84)米刚构连续梁是全线唯一列入铁道部科研攻关课题的工程,具有施工难度大、科技含量高等特点。 之前,我尝试用数码相机拍摄京杭运河特大桥跨京杭运河(84+52+84)米刚构连续梁,登上工程附近的一座座建筑,租船进入京杭运河,想了各种办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找不到好的拍摄角度,镜头远了,大桥的主体就小;镜头近了,则只能拍到大桥的部分,拍出的相片总是不如人意。 公司领导知道这件事后,马上拍板购买航拍无人机。他说:&ldqu;宣传工具必须跟上高铁和企业发展的步伐。&rdqu; 公司在全国各地建设高铁,几公里、十多公里、几十公里的大桥,一座比一座长;十几条、几十条股道的火车站站场,一座比一座大&hllp;&hllp;航拍无人机正好生逢其时,大有用武之地!我只要将无人机升空后,盯着操纵器的显示屏,操作无人机飞行,很轻易全景式地拍出工程的雄伟、恢弘、气派的个性,再无需像以前那样背着相机,辛辛苦苦登高走远,到处选点找角度。 一位同事用无人机航拍我们在九景衢铁路鄱阳湖铁路大桥铺轨施工的场景,构图中有紧张有序的作业、一平如镜的湖面、一碧如洗的天空、雄伟壮丽的大桥、翩翩起舞的候鸟群,就像一幅独具匠心的绝妙山水画,烘托了高铁建设和生态保护相和谐的主题,获得省里的摄影比赛一等奖。 有余闲时,我喜欢翻翻公司的工程相册,看着上千张各个时期的工程相片,仿佛在公司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时光隧道中作幸福穿越,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铁路发展来时的路,和一路结出的累累硕果。 篇五 光阴流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过四十载。这四十年中,我们的生活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祖国可以说是旧貌换新颜,我们每个家庭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发生了巨变! 作为新生代,90后的我生于993年,改革开放贯穿我25岁的人生历程。我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农村,90年代,还是一个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农村人基本上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父母在我出生一年后便去外地务工,我跟随着外婆在农村。至今依稀记得,小时候吃的是玉米稀饭,那时候还是地锅灶台,有时候外婆会烤个红薯给我改善伙食,那个时候红薯真好吃啊!一辈子都忘不了啊!那时村里还没通电,晚上需用蜡烛照明。入夜后,对着烛光,听着外婆的顺口溜入眠:下大雪,冻死老鳖,老鳖告状,告给和尚,和尚念经,念给先生,先生打卦,打给蛤蟆,蛤蟆浮水,浮给小鬼&hllp;&hllp; 幼时,电视还没普及,一般家庭很少拥有电视机,我们只得早早吃好晚饭,到附近的有电视邻居家抢占位置,有时去晚了,只好挤在最后几排。虽然听不清声音,但也看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过了几年,家庭条件改善,终于有了第一台电视机,虽然只是一台很普通的4寸黑白电视机,但已经让我们兴奋不已。每天,全家总是开开心心地观看电视节目,那台电视机一看就是十余年,一直不舍得更换。到如今60寸的高清液晶电视也搬进了我们平常百姓家,让我们仿佛踏进了高清影院。那台曾经伴随我们多年的4寸黑白电视机,至今仍十分想念。它就像一本历史书,记载着时代的变迁,镌刻着时代的印迹,想起它,就让我回忆起少年时光,感慨万千。如今,每当坐在明亮的客厅里看着电视,想着四十年来的变迁,想到它们的昨天、今天、明天,这就是历史的见证、时代的缩影啊。那时真不敢想象能过上现在的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有衣穿、饭吃,村子里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春天也显得温暖多了。可以说,我的成长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我的生活见证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与改革开放共益了25年。 虽然没经历过改革初期,但是父亲和爷爷常谈起那段日子。爷爷说,978年,中国经济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什么粮票、油票、肉票、布票、火柴票等都是具有浓郁计划经济特征的产物。爷爷说那时候即使有钱也未必能保证买到商品,而且,老百姓手里也确实没有钱,一亩三分地,整天脸朝黄土背朝天,土地便是我们的生活。进入八十年代中后期,计划经济的影子已经消失,市场经济的氛围逐渐盛行,商店里的商品逐渐丰盛,但依然是凭&ldqu;票&rdqu;购物,只不过这时的&ldqu;票&rdqu;不再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粮票、油票,而是实实在在的钞票。我依稀记得,在六七岁,大概是90年代末20世纪初的时候,大街上没有什么小轿车,大家主要的出行工具是骑自行车或者坐公交车。那时候如果拥有一辆私家车,那就是全村人羡慕的对象。但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来鼓励普通家庭购买私家车,私家车才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直到现在,基本上人人都会开车,私家车已经到了数量溢出的情况,这样的发展速度是我所不敢想象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发展,我们从住平房到住楼房,从无产到有产;餐饮多样化、穿着高档化、家庭电气化、出门机械化已是日常的节奏。城区的面貌日新月异,一座座新建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路宽了,树多了,城靓了。昔日卵石覆盖,千疮百孔、沟壑遍布的荒滩变得美如画卷,碧水、蓝天、绿草、禽鸟、游客。如今,站在高楼上远眺,美丽的家乡仿佛一轴舒展的风景长卷,雕梁画柱,古色古香;长廊回旋,小桥流水;相和相谐,辉映成景&hllp;&hllp;短短几年,家乡面貌的巨大变化令人赞叹。 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家里的摆设也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彩电、冰箱、电脑、电话、手机、电磁炉、太阳能热水器一应俱全。追昔抚今,感慨万千,我想,我家住房由平房到楼房,出行方式从骑自行车到开车,这不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和祖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真实写照吗? 四十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四十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纵观世界,放眼国内,无处不体现这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巨变。工业、农业、交通、国防、教育、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处处展现迷人的风采,让我们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 20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生在了这个追梦的年代,并能将梦很快的转化为了现实。我有幸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祖国的繁荣与昌盛,我感叹,时间的飞逝如梭,我更骄傲,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中,享受了现代化生活,享受着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福利。在这不凡的日子里,让我们祝福伟大祖国,更加繁容昌盛,永往直前! 篇六 晨光熹微,朝阳初上,所有人还都在睡梦之中,缓解着工作一天的劳累。&ldqu;咯吱,咯吱,咯吱&rdqu;轴承摩擦发出的声音打破了周围的宁静,隐约中可见,一道佝偻的身影蹬着三轮车在缓缓驶出项目部的大门,他就是十四局常德沅江过江隧道项目部江北工区食堂管理员&dsh;&dsh;宋虎威,熟悉他的人都亲切的称呼他&ldqu;老宋&rdqu;。 98年0月,宋虎威成为了铁四师十八团十一连的一名铁道兵,说起那时的经历,老宋至今仍记忆犹新。&ldqu;哎呦,那时候跟现在是完全不一样啊,部队里的纪律严格,想喝顿酒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每天的饭都是最简单的二米饭,很多时候都是吃不饱的。&rdqu;回忆起当年的军旅生涯,老宋摇了摇头:&ldqu;现在的饮食条件比当年真是好上太多了,能吃饱饭不说,还顿顿有肉吃,食堂也换着法子丰富饭菜,这是当初想都不敢想的。&rdqu;自从老宋成了食堂负责人,经常要求厨师做各地的家乡菜,就是为了让大家体会到家的温暖,&ldqu;看到工友们都心满意足,这是我现在最大的幸福了。&rdqu;说到这,老宋慈祥的面容上也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暖暖的,沁人心脾。 984年铁道兵集体转工,老宋也和众战友一同来到了十四局。&ldqu;那时候技术员和工人没有界限,电焊、砌砖、扛水泥、接电线我们都会,也都干,哪有像现在分工这么明确,别看你们学历比我高,现场的很多工作你们还真不一定会。现在企业招人的门槛高了,但人也娇气了,脏活累活都不愿意干,特别是你们这些年轻人。&rdqu;看着老宋耐人寻味的微笑,我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想着昨天对工作时间的抱怨,顿感羞愧难当。&ldqu;那时候的我们除了吃饭睡觉满脑子都是工作,有时候打混凝土实在太累了,栽倒在一旁,一睡就是一个钟头,还因为这个挨了不少骂哩!&rdqu;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工作过后业余活动也逐渐增多,这是企业的一大改进,但也是老铁道兵们当年的一种奢望。 问起这四十年最艰苦的环境在哪里,老宋沉思良久:&ldqu;应该是在内蒙的那段时光吧,那里的自然环境很恶劣,特别是秋冬季,风像刀子一样,吹到脸上生疼。晚上十多个人围着一个火炉取暖,然后挤在一个大帐篷里睡觉,想想真是怀念。现在的项目环境可谓翻天覆地,几人一间房,还有空调,冬暖夏凉。&rdqu; 看着工区里的车辆和机械设备,老宋叹了口气:&ldqu;现在的工地都是机械化了,这么大的盾构机难以想象。以前的机器很少的,大部分需要人力去抗,安全系数也不高,尽管大家都很小心了,可还是经常有事故发生,还是现在好,大盾构公司高度重视施工安全,各种新式设备也能提供安全保障。&rdqu;当年施工环境之艰苦让人难以想象,也让我对这些饱经风霜的老铁道兵们肃然起敬。 近四十年的铁建生涯按老宋的话说就是&ldqu;走南闯北,四海为家&rdqu;。京九铁路、南水北调、青海青银高速、呼和浩特&dsh;准格尔铁路、新疆喀什铁路、广西桂广、杭州机场等等项目多不胜举,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还参建过阿尔及利亚的铁路。对于他来说,这也是一个工程人身上最荣耀的勋章。 临走时,想给老宋照张相,这个今年就要退休的老头儿瞬间焕发了精神,抬头挺胸,面对着镜头敬了个军礼。而镜头这边的我有些伤感,看着这个眼中透着光芒的老铁道兵感触颇深,四十年的光阴可以让一个眉清目秀的帅小伙变成一个糟老头,却不能改变烙刻在骨子里的军人本色。 可惜故事易写,年岁难讲,多少辛酸过往都无法用言语表达,唯有送上敬意和祝福,默默的祝愿这个可爱的人儿可以福寿安康。 篇七 从978到208年,改革开放风雨兼程40年。这40年,在一个人的一生已是不惑之年,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已是翻天覆地。但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滴水,然而这滴水却反映出了太阳的光辉,光彩夺目,注定成为了历史的注脚。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就是国的缩影。家的变化展现着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展现着一个国家40年的风貌;家乡的铁路见证着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见证着我们家这40年的变化。 我的家乡在四川一个偏远农村,位于长江上游,而上海在东南,位于长江下游,无论陆路还是水路都隔着两千多公里,本无交集。如果非要扯上关系,我能想到的就是词人李之仪的&ldqu;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rdqu;但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让我的家乡和上海有了更多的交集,让全国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爷爷一辈子都没有走出家乡,却参建了连接四川和上海的铁路交通建设。那时,铁路修到家乡,爷爷便加入了修铁路大军,一把铁锹,一根扁担和铁道兵一同肩挑手扛。爷爷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后,在集市上买了一根猪蹄,奶奶把猪蹄煮在锅里便去忙别的事了。等再回来时,发现猪蹄竟没有了,还和爷爷嘀咕难道都被猫偷吃了?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被父亲他们把还是半生不熟的猪蹄给偷吃光了。爷爷说着,父亲在一旁憨憨的笑着,不说一句话。后来,铁路修完了,铁道兵转战到了下一个战场,爷爷又回到了山沟里。 父亲是跟随改革开放大潮加入进城务工大军的,是中铁建里广大农民工中的一个。到过上海,去过河南,上过北京,每次出门都是从老家的火车站坐着绿皮车离开家乡,载着父亲的火车哐当哐的去了远方。小时候我最喜欢和爷爷去铁路旁玩,调皮的我,刚开始一手牵着爷爷,一手张开在钢轨上一步一步往前走,慢慢的就能松开爷爷的手,在上面走的很稳了。后来,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爷爷总带我去那里玩了,因为那两条一直伸向远方的钢轨就是爷爷他们当年铺的,因为我的父亲就是从那两条一直伸向远方的钢轨去了远方的。 父亲种的一手好庄稼,打的一手好石头,还有一身的好力气,除此之外,也不会别的技术。在工地上就干最累最简单最不需要技术的体力活-小工,别人哪里需要他做什么他就去做什么。睡觉前,我好奇的问父亲,为什么晚上不关灯啊,父亲说:&ldqu;因为还有上夜班的,得为他们留着亮&rdqu;。黎明的曙光还未赶走黑夜,父亲就已起床,上工地干活了。 我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新一代,听着&ldqu;春天的故事&rdqu;成长的新一代,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改革开放、邓小平、铁道兵、中铁建,铁路、建设&hllp;&hllp;这些名词贯穿了我的童年,融入了我的生活,伴随着我的成长。大学我自作主张的选择了道路与桥梁专业,207年大学毕业后选择了成为一名铁建人。我想初心正是源于爷爷同铁道兵在家乡修的铁路,源于父亲在中铁建干了一辈子的建设。我小时候一直以爷爷、父亲为榜样,我长大了一直希望爷爷、父亲以我为骄傲。 如今,我也成了一名铁路职工。我深感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铁路、公司、上海联系的更加密切了。铁路,从绿皮车时速50公里的时代温度到&ldqu;复兴号&rdqu;时速350公里的中国速度,从彻夜排队的购票到移动支付的便捷,从&ldqu;四纵四横&rdqu;的建成到&ldqu;八纵八横&rdqu;的规划;公司,从扎根天山到虎踞中原再到龙行上海,从参建京沪高铁到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从棚户区到高楼群,从改革开放的&ldqu;后卫&rdqu;,一跃成为&ldqu;前锋&rdqu;。在上海身上早已烙下了&ldqu;开放&rdqu;的烙印,成为了对外开放最为闪亮的路标,也成为了全球瞩目的一个重要地标和国际化大都市。 40年后,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面临着&ldqu;走出去&rdqu;、&ldqu;一带一路&rdqu;的新机遇,上海坚定&ldqu;改革开放再出发&rdqu;的信心和决心,继往开来,勇当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大步迈向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上海越来越好了,有便利的交通网,有最大的贸易港口,最大的工业基地;家乡越来越好了,有高铁、有购物中心、城市广场;家里越来越来好了,有楼房、有液晶电视、空调电脑;生活越来越好了,越过越有劲了,公路也通到了家门口。 爷爷在家颐养天年,父亲在上海修着地铁,我在重庆修着铁路。爷爷他们修的那条老铁路早已停用了,在它不远处高高的墩子上呼啸而过的是&ldqu;和谐号&rdqu;动车组。每次回家,我还是会陪爷爷沿着老铁路走走,我还是会像小时候一样张开双手在钢轨上一步一步往前走。&ldqu;嗖&rdqu;的一声,一辆动车从我眼前驶过,消失在了远方。 篇八 20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 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海南弄潮,浦东逐浪,雄安扬波,40年风雨兼程、40年砥砺奋进,这是中华民族和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40年。中国在短短40年内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两三百年所走的路,并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提到改革开放成就,与我们行业密切相关的当属高铁建设,而速度无疑是反映发展变化的一个常量。 曾忆否,2000多年里,沟通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只有京杭大运河。乘船从杭州到北京要多长时间呢?清朝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来回一次起码要3个月。 近代的铁路有多快呢?据说清华大学四大导师之一的赵元任先生,当初从江苏常州到北京,因为火车走得慢,要停靠很多城镇的小站,使他在停车时能和站上的百姓聊天,于是这条路线下来,他能够把沿途的方言都学会,给清华的学生表演。他的表演妙趣横生,很受欢迎。显然,这趟车缓慢得可以让大教授从容地进行方言考察研究了。 上世纪80年代,黑白电视上新干线穿过富士山一闪而过的镜头,相信我们一定记忆犹新,子弹头飞驰于富士山下,多么令人羡慕的风景。而今,我国已经是拥有高铁里程最长、速度最快、在建最多的国家,高铁给中国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昔日的&ldqu;自行车王国&rdqu;已发展成高铁强国。 从时速200公里到250公里,从时速300公里到350公里,当一列列&ldqu;和谐号&rdqu;和&ldqu;复兴号&rdqu;高铁列车呼啸而过,这些没有翅膀的天使,承载着一个又一个梦想,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 2009年2月26日,武广高铁正式通车,成为世界上当时速度最快、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成为引领行业的先行官。 20年,京沪高铁圆了几代铁路人为中华民族腾飞打造钢铁大动脉的梦。6000万立方米混凝土,500万吨钢材,这些数字已经从设计图纸上跃然而出,化为触手可及的桥梁和路基,连接起京沪间24座城市。中国高铁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仅仅花了5年的时间,走完国际上40年高速铁路发展历程,高铁运营里程高居世界第一。中国高铁实现了陆地飞行,中国人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民族品牌。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就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实例,凝聚了无数追梦人的理想和梦想。 拉近城市距离、改变生活环境、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是高铁对社会发展的三大主要影响。高铁,不仅是一个交通名词,它正成为炙手可热的经济概念。当旅游业搭上了高铁顺风车,便成为大赢家。&ldqu;火车一响,黄金万两&rdqu;,武广高铁通车后,迅速带动粤湘鄂旅游业持续升温。昔日长途游因高铁变身短线游,短线游因高铁变成同城游。&ldqu;早喝广东茶、午登岳麓山、晚游黄鹤楼&rdqu;,也因高铁得以实现。 200年5月日,《相信中国&dsh;&dsh;走进高铁时代》&ldqu;五一&rdqu;特别晚会在中央电视台热播。透过&ldqu;高铁速度&rdqu;的跳跃轨迹,掠过中国高铁的发展里程,人们深深地领略中国&ldqu;高铁时代&rdqu;的精神气质。随着背景纪录片的播放,在高速铁路建设工地上不断闪过的中国铁建&ldqu;CRCC&rdqu;安全帽,已经成为具有特定意义的精神符号,轻轻撩动人们的心弦。 为了确保各条在建高速铁路顺利通车,也为确保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国铁建的建设者们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坚守在平凡而又重要的施工建设岗位上。你看,在神州大地千万里高铁施工线上,一座座大桥仿佛无字的丰碑,默默无语&hllp;&hllp;但是每一座桥墩,每一片巨梁却无不凝聚着铁路建设者们的智慧和汗水,倾注着他们的热血和激情。雄关漫道真如铁,高铁建设者们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一座座不朽丰碑,引领着时代发展,必将永远载于史册。 四纵四横完美收官,阡陌交通造福人民。207年,宝兰高铁的通车运营,将甘肃、青海、新疆全面纳入中国高速铁路网,使西安至兰州、西宁、嘉峪关的运行时间缩短至3小时、4小时、8小时,西北地区已实现&ldqu;同城化&rdqu;,这条有着丝绸之路美名的高铁为&ldqu;四横&rdqu;中最重要的&ldqu;短横&rdqu;画上了最后一笔。207年年末通车的石济高铁则连接起了京广、京沪高速铁路,结束了山东、河北两个相临省会没有高铁直通的历史,缩短了西北与华北、华东北部等地区的时空距离,石家庄至济南高速铁路的建设通车意味着中国铁路网将向着&ldqu;八纵八横&rdqu;继续前进。 山高水长不再是双脚束缚,跋山涉水将成过去式。中国铁路网越织越密,公交化的高铁为大众百姓带来了不少福利。2008年,国务院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2020年形成&ldqu;四纵四横&rdqu;城际客运网,建设高铁6万公里以上。目前,中国高铁总里程达25万公里,远超过目标。我国成为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最长,也是地理条件覆盖最全的国家,高速铁路日益成为出行最受欢迎的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天地宽,砥砺奋进正当时。如今的中国高铁已经走出了国门,速度快、安全性好、舒适方便、能源消耗低、输送能力大、环境影响小,一张张&ldqu;中国高铁&rdqu;名片深受世界各国热捧,让国人为之振奋和自豪。中国高铁乘着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之风,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向往,驶向海内外,驶向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