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读后感征文:在心中追寻的泥土味儿

``
本 文 由第一 公 文网 收集 整理

《梁家河》读后感征文:在心中追寻的泥土味儿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2005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40年中第二次回到梁家河这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地方,与昔日的“小伙伴们”挨个儿握手。大家眼里都饱含岁月的深情与泪水,终于,又回到了梦中的延安,终于,又相聚梁家河。


  窑洞里的初心
  968年,年仅5岁的北京娃娃习近平选择回到父亲当年闹革命的地方--革命圣地延安,这是一种亲情的延续,更是一种使命的延续。山道弯弯、尘土飞扬,随身只带了两棕箱书的习近平在黄土满天飞的梁家河安了家。后来,他回忆往昔时戏称其为PM250。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们,可能从小就没有受过太多的苦,对于偏远山村贫困与封闭的生活仅仅止于想象。满目疮痍的土窑洞,虱子、跳蚤、蝎子永远会从不缺席的伴人入眠;陕北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日日夜夜考验着一帮知青的意志力,缺衣少穿成为一种生活常态;玉米糁子、糠窝头、苦菜、荞麦叶与黑豆钱吃到嘴里都不容易,因为柴火匮乏,吃夹生饭是常有的事儿,尤其到了晚上总会饿的饥肠辘辘。
  习近平在梁家河练就了打坝的好本领,适应了当地生活后,也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农民,干活从来不撒奸儿,一天200车土推下来,手上全是泡,流脓流血。恶劣的环境中,习近平却从没忘记一件事--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深知修身的重要,从哲学到文学、再到自然科学,可是一样没落下,《林海雪原》、《静静的顿河》、《中国通史简编》等等数不清多少本书是在梁家河的土炕上就着煤油灯读完的。
  在逐步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后,习近平和青年们箍窑、打坝,不分白天与黑夜。他的勤劳与拼劲获得大家一致好评,不负众望当上大队党支部书记,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建成了延川县也是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去四川取经、选择试验田、运送石材,到5里外的前马沟挖沙子,一天好几个来回,直到沼气灶上蹿起一尺高的火焰。
  后来,习近平又先后办起了铁业社、缝纫社、磨坊、菜园等等,真的是为人民做了实事,这与今天的“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不谋而合。在窑洞里的青少年时代,那最初的信念与梦想成为了后来积淀一生的财富--信仰。


  厉害了,我的国
  从港珠澳大桥到今年9月的广深港高铁开通运营,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等等太多的“中国”字眼,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日到亚投行成立,从20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到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日渐强大、谦逊的东方大国形象。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想,这正是各行各业都干实事才有的成果吧。记得前一阵子,听到过一篇《国强则少年强》的演讲稿,演讲者讲述了自己去以色列调研时发生的真实故事:在机场托运行李,以色列安检对她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盘问,比如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念过什么学校、做过什么工作,去过哪些国家有过什么梦想,甚至问她曾经爱过谁?她有一种被侵犯的感觉,直到以色列同学告诉她,这是该国航空的常态,因为自建国以来,阿拉伯国家从未承认过以色列的国际地位,这是躲避多方势力恐怖袭击最笨最保险的方式。更让人诧异的是,飞机下降安全着陆时,机舱里爆发出一阵掌声,原来,这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民族,一直处于逃难中的民族,今天只是想重建安全感。
  随着岁月的游走,也终于明白“中国公民”这个身份对于每一个小小的我有多么荣耀。身为一名党员,也终于知道正是全中国这么多党员的以身作则,聚沙成塔、聚流成河,才有了今天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在我们八零后的成长历程里,经历了喊话、BP机、固定电话、智能手机的迅速更迭,经历了出门翻山越岭、低速路摇摇晃晃、高速公路一马跑到头,到如今更厉害,高铁让距离更短,全中国尽在指尖触之可及。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上,当7大军区50个方队顺次通过天安门时,当抗战乘车方队中的老兵颤颤巍巍举手敬礼时,隔着电视屏幕,全国观众看到了一向刚强的习近平总书记热泪盈眶,看到抗战老兵一行行热泪难以控制。这些老兵们,不正是那种实干精神的典范吗?在国家危难之际,抛头颅、洒热血,穿越血雨腥风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


  当干部身上要留住泥土味儿
  习近平总书记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亲民,因为他是从人民群众中走出去的,他也一直在追寻最初陪伴他的那些泥土味儿,这体现在他后来从政的点点滴滴、角角落落。在《梁家河》“一声声喊我小名”的章节里,小名唤作黑子的王宪平说:“当干部的身上要留住泥土味儿,扎根群众,才活得充实”。
  不论身处哪行哪业,共产党员不能丢失为民情怀。在“扶贫攻坚”的路上,分包到户的做法使干部与村民有了一对一的零距离接触。面对基层群众,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扑面而来,年轻干部牢牢记住习总书记的教诲,坚持满身“泥土味儿”,善说“土话”,善走“土路”,善用“土法”。不只是在行动上,更是在内心深处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窑洞里藏着故事,山峁间印着情怀,泥土中植着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再回梁家河时所言:“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本 文 由第一 公 文网 收集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