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读后感征文:自信是干出来的

``
本文由 第一公文网 收集整理5

《梁家河》读后感征文:自信是干出来的

&bsp;  通读了《梁家河》后,给我最深的感触:习近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有大理想、大抱负的伟人,梁家河就是一个大熔炉、大学校。经过7年的磨炼,塑造了习近平为国为民的人生观、世界观,练就了他信念坚定、处事不惊、艰难不惧、百折不挠的硬功,为实现他治国理政的伟大抱负打下了坚实思想基础。而对于总书记在梁家河最大的收获,我感觉就是在理想、信仰钢铁般坚定的基础上塑造出的满满自信,这种自信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他虽然算个初中生但是没有真正上过初中,是一个顶着“黑帮子弟”、“可以教育好子女”帽子的大孩子。通过自己坚韧不拔的努力,他入团、入党,还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为梁家河以及陕北的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为当代年轻人树立了好榜样,走出了一条“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的路。
  读书,修身平天下。习近平爱看书,用他的话说“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他的读书与求知紧密相连。习近平看书不只是掌握知识,还会有思考、有借鉴、有批判。在农村7年他读书7年,劳动再苦再累都不忘读书,他博览群书把当年能找到的书都读了,对书中有好的警句都能背下来。习近平求知若渴的态度,心中牢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对习近平而言,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个不断成长、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
  自找苦吃,自我磨炼。按理说当年习近平不属于上山下乡的范围,他属于父辈有问题流放的,所以,在当时的知青队伍中他的年龄最小。但是,自从他悟出“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后,他毅然决然做出“扎根农村,扎根一辈子”的决定。此后,习近平不以年小自居,没有怨言,把困难当做考验,毫不犹豫积极应对。甚至觉得农活还不够苦,还学着《怎么办》一书中的主人翁“为了磨练意志,睡在钉板床上,扎的浑身是血,过着苦行僧的生活”,他觉得锻炼毅力就得这么练,所以干脆也把褥子撤了,就睡在光板炕上。一到下雨下雪天,他们就出去摸爬滚打,下雨淋雨,下雪去搓雪,在井台边洗冷水澡。对于这样一群自找苦吃,以苦为乐,自我磨练的年轻人还有什么困难能拦住他们,他顺利的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艰难困苦磨练了习近平的意志,习近平回忆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困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
  放下自己,融入群众。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原来在中央工作,习近平是高干子弟,但是在习近平身上却没有干部子弟的优越感和娇柔造作之态。他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农民,融入到群众之中,很快他学会了所有农活,干活中也舍得出力。梁家河教给他“土”学问,他把“洋”学问也教给了梁家河。他用他的知识和通情达理的处事办法,教育了后进懒汉,解决了很多棘手问题,让梁家河人打心底佩服。他尊重人,帮助人,团结人,赢得老乡的信任,渐渐地他成了梁家河村的中心,人们喜欢他,他也真正成了梁家河的一份子。在这里习近平学会了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自觉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脚踏实际,解决问题。是金子总要发光的,973年,习近平被县上抽调到社教工作组,当年9岁。社教中他崭露领导才华,带领群众克服困难,苦干实干,不到三个月打好了神车沟大坝,给赵家河增加了近三百亩高产田,还办起了夜校,教农民识字。通过社教习近平重新认识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增强了自信。在后来当上梁家河党支部书记以后,为解决烧火做饭问题,习近平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建成陕北第一个沼气池,为了方便群众,在不违反政策的情况下建成铁匠屋、缝纫组、小卖部等等。
  “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事不惊、知难而进”。习近平学会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习近平在梁家河七年,最基层的磨练使他更加了解了群众,他知道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他有充分的自信,有坚定为民做事的信念,并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以后的仕途道路上,习近平不管走到哪儿,一直到当了国家最高领导后仍然不忘初心。他提出中国梦的设想,并带头实施,他脚踏实地走基层,从小事抓起,搞了厕所革命、河长制、反腐败、精准扶贫、尊重科学,发展国防,“一带一路”等等。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的近几年来,他领导下的中国经济总体跃居到世界第二,3亿多人口,正在越来越近的靠近小康目标,中国公民在全世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严和权力。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也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更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贡献。
  他的自信是用真才实学、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干出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本文由 第一公文网 收集整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