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读后感征文:艰难困苦是青春的“磨刀石”

``
本文由第一公文网p收集整理7

《梁家河》读后感征文:艰难困苦是青春的&ldqu;磨刀石&rdqu;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我们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黄土高原,在山沟沟里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历史画卷。7年的岁月,让他更加深入了解了国家的现实状况和最底层农民的生存状况,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冷暖甘苦,扎深了根基,接足了地气。习近平总书记曾自述:&ldqu;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rdqu;如果说上山下乡是时代使然,那么,他在读完大学在中央军委机关上班后,又到县里工作则是主动的自觉的选择。历史地看,基层沃土确乎成了青年习近平练就过硬本领、淬炼坚强党性的&ldqu;大熔炉&rdqu;。
  青年习近平插队在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这是全国600多万插队知青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之一,而他是陕北知青中年龄最小、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ldqu;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rdqu;孟子的这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印证。恶劣的自然条件、繁重的劳动生活和严酷的政治考验,磨炼了其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品格风范。梁家河村民梁玉明说:&ldqu;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rdqu;在组织上要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他没有患得患失推脱,而是毅然决然担起责任,在带领乡亲们干事创业的实践中,&ldqu;干一件成一件,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rdqu;。
  艰难困苦是砥砺青春的&ldqu;磨刀石&rdqu;。逆境最能检验一个人的意志和追求。青年习近平面对的苦与难无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正如一位受访者说的:&ldqu;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别人做事从&lsqu;零&rsqu;开始,习近平却要从&lsqu;负数&rsqu;开始。&rdqu;自然环境、劳动环境、生活环境乃至政治环境风霜刀剑严相逼下,他毫不气馁,不怨天尤人,而是砥砺前行,从5岁刚来到黄土地时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ldqu;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rdqu;
  勤学实干、创新创造是青春飞扬的通行证。习近平在梁家河&ldqu;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读书&rdqu;,渴求知识,崇学尚读,留下了许多好读书善读书的佳话轶事,如煤油灯下熏面看书,走三十多里山路借书。他的博学多识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在梁家河的几年里,他一直苦干实干,同他一起劳动过的王宪平说&ldqu;很卖力气,肯吃苦,一点儿都不惜力&rdqu;,因而被誉为&ldqu;好后生&rdqu;。当上村支书后,他大刀阔斧地抓生产,组织农民打坝打井,改革创新生产组织方式,设立铁业社、缝纫社、代销点、磨坊,在全省率先引进沼气新技术,实干苦干创新干,让全村较短时间内就焕发勃勃生机,也让自己的青春在梁家河格外熠熠发光。
  习近平总书记说:&ldqu;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rdqu;习近平总书记7年的知青岁月,牢牢把握了当时的时代际遇与机缘,集中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和鲜明的创新创业精神。什么是当代青年的时代际遇与机缘呢?
  立足于具体实际,设计公司青年员工需要具有历史的眼光,站在历史的高度,担负起历史的责任与使命。从西部大开发的布局,到丝绸之路的战略,再到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没有比今天更加值得我们拼搏的历史契机。从集资办电,到政企分开,再到厂网分开、主辅分离,直至输配电价与售电侧开放,没有比今天更加充满挑战与机遇。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集团公司提出了建设一流配电网的切实目标,设计公司提出了建设一流咨询服务企业的目标。作为青年员工我们需要实实在在的为设计公司、集团公司乃至陕西经济发展做出努力。

本文由第一公文网p收集整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