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建宁路上故事多

``
本文 由第 一公 文网 收集 整理2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建宁路上故事多

我在南京已工作、生活了五十多年。从改革开放之初,我就参与了南京的一些重大项目的论证立项,对建宁路的变迁也是历历在目。借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机会,讲几段与建宁路有关的往事。

一、改革开放之初的“建宁精神”

建宁路过去只是一条紧邻铁路的小路,因长江大桥通车、火车站东移,968年进行了初步拓建,仍不适应城北交通的需求。984年,为了解决南京长江大桥南口至玄武湖新火车站的交通阻塞困难,市政府决定采取“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方针,以区政府为主,组成了建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实行“包拆迁安置、包工程质量、包建设工期、包工程投资”的承包责任制,从984年3月开工,仅用9个多月时间就全线建成通车。共完成沥青路面65900平方米。路基采用了厚30-40厘米石灰土,路面采用了厚5厘米黑色混合料,总厚度45到55厘米,人行道面积达到了22450平方米,路幅拓宽达到40米,地下管线620米,筑路质量有了大的提升。这种当年拆迁、当年开工、当年建成通车、“开出一条路来”,并建成了当时最大的立体交通枢纽----中央门立交桥的空前速度和改造举措,被誉为“建宁精神”,被广大人民群众久久传颂。

二、九十年代的“抗洪精神”

从99年到998年,长江流域多次发生洪涝灾害,金川河、城河路直至沿江,年年成为防汛重点。为了彻底解决汛期险情,997年2月,我和林连宝副区长、张克勤主任率队赴京,多次到铁道部求助。在商谈过程中,我方一再说明建宁路沿线多系铁路系统的单位和宿舍区,铁道部给予资金支持,在武汉等市也有先例。我们的努力得到了时任铁道部领导韩抒滨、傅志寰、盛光祖、王昭成等同志的支持,拨付资金2400多万元,与省、市、区三级财政拨付的资金共计4300多万元,用一年半的时间,建成了金川河防洪墙,长江下关段防洪墙,成功抵御了998年特大洪水。温家宝、邹家华、周小川等中央和省市领导多次来视察防汛工程,998年9月24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通讯《铜墙铁壁锁龙王》,高度评价南京的防洪工程,称之为“新时代的抗洪精神”,我也被省委省政府评选为“防汛抗洪先进个人”,受到通报表彰。

在建造金川河防洪墙时,还发生了“如何坚持设计标准”的事。长江南京段最高水位是954年的022米历史最高记录,998年的最高水位达到04米,当时金川河防洪墙为了“保险”起见,西堤砌得比金川河长平桥栏杆还要高20厘米。我早晨7点从桥上路过,见到这种不科学的做法,立即与防汛指挥部商量,将西堤刚扎成的钢筋毛坯,降低了20厘米,达到了“能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标准。20年过去了,这一防洪工程每年都发挥了作用,对环境也没有带来负面影响,改变了“堤高桥低”的不合理建筑结构。

三、市场建设的金光大道

从995年起,建宁路建成了“市场一条街”,东头有金桥市场、玉桥市场、钢材市场、电子产品市场,中段有鑫桥市场、装饰市场、灯具市场、厨具市场、鞋类市场,西头有惠民桥市场、白云亭市场、粮油市场等,“市场兴区”发挥了振兴地方经济的作用。惠民桥市场的澳洲大龙虾、江苏大闸蟹、福建海鲜、盱眙小龙虾生意兴隆,向西辐射到马鞍山、芜湖、合肥等地。仅大闸蟹一项,旺季每天销售近百吨。建宁路东头的金桥市场、玉桥市场虽然受到中央门长途汽车站搬迁的影响,至今仍每天人头攒动,买卖兴隆,成为南京市场建设的一个标杆。

四、文化旅游的历史文化长廊

在建宁路西端,自997年起,先后建成了近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标志——天妃宫,展示出海上丝绸之路最高规格的文物——明成祖朱棣撰写的天妃宫碑。建成了新的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铸成了迎庆997年香港回归的“警世钟”,上面的500多字铭文是由我撰写后经省市批准铸在钟上的。200年,又建成了六百年来有记无楼的阅江楼,后又复建了仪凤门城墙和城楼。如今,这一楼、一碑、一寺、一宫、一门,已成为南京重要的文化历史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百万(包括免购门票的参观者),每年毛收入数千万元(有两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购门票),为海上丝绸之路增加了一处可供研究考察的实地,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最长古城墙——南京明代都城城墙,增加了“水包城、城包山、山包楼”的胜景。所以,建宁路也是文化历史旅游的一大名胜,外国朋友也都纷至沓来。

本文 由第 一公 文网 收集 整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