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三型政党征文

``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习是基础,服务是核心,创新是关键。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必须首先提升“服务”理念。“服务型”执政党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功能的重新定位;体现了党的执政方式、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中共由全能型执政党变成服务型执政党,理念上的自觉转变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提升“服务”的执政理念,才能认清执政党的角色地位,真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民主和权利意识的发展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使党在新形势下拉近党与群众距离、密切党与群众关系;才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到实处。

一、理念与“服务”理念的基本内涵

“理念”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属于西方哲学的重要范畴,西方着名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人都从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对“理念”一词从哲学上作出思辨及复杂多义的解释。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剔除了古哲人过分强调的哲学思辨成份,把它广泛应用于哲学、政治学、语言学、生态学等领域,其含义也变得丰富起来。现在人们在使用“理念”一词时尽管仍然有哲学的意蕴,但是已经不完全是纯哲学上的意义了,“理念”一词有了许多新的引申义:其一,创意,比如,设计理念;其二,看法、态度,比如,生活理念;其三,理性认识,比如,大学理念。其四,信念,比如,执政理念。虽然引申义较多,但从根本上来讲,“&lsqu;理念&rsqu;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上的上位性、综合性结构的哲学概念”,“是指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它具有应然性、相对稳定性、指向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往往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成为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推动力和激励力量。

执政党的“服务”理念,主要是指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尽职尽责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体系,是关于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和怎样执政的理性认识,是执政意识和执政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科学的执政观,必须以服务为核心,力求权力、责任、服务三者的有机统一。张闻天、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早就在党内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执政理念。邓小平同志在985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曾经指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hllp;&hllp;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那种只靠发指示、说空话过日子的坏作风,一定要转变过来。各个部门和地方,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都要注意这个问题。”[2]这从社会主义的思想和道德高度对党的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即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做实事。在一切剥削制度下,不论领导者如何清廉,如何民主,最终目的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党既是领导者又是服务者,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而不是群众为党和党的干部服务,也不是党的下级为上级服务(第一公文网p)。只有不断提升“服务”的执政理念,才能在思想上筑起反腐防变的城墙,才能经得起各种诱惑考验,才能有正确的政治行为,才能凝聚力量,担负起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二、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必须提升“服务”理念

第一,理念具有理性指挥和理想追求的重要作用。理念因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能使人的各种欲望处于理性的控制之下,从而客观地公正地处理各种事务。古罗马着名的政治家西塞罗曾经总结过人的基本精神活动:“一种力量是欲望,它促使一个人忙这忙那;另一种力量是理性,它教导并解释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结果是,理性指挥,欲望服从。”[3]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党员干部往往受各种错误思想的诱导,没能确立起正确的从政理念,结果让欲望指挥,导致权力观扭曲和价值观背离。理念作为一种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能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树立和提升“服务”理念,使党员干部个人的心态、欲望和从政意识始终处于理性的控制之下,从而经受住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型各色的诱惑,始终忠诚于党和国家,保持思想纯洁、品行端正、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这也是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第二,服务群众是党的根本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神圣使命,完成这个使命的理性指导就是“服务”的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反复强调党的生存基础&dsh;&dsh;只有植根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党的生存、党的长期执政、党的青春活力的全部基础,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群众为党服务,更不是高高在上管制人民、控制人民。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条件下,更应该突出执政党“服务”群众的执政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上升为全党的党建目标,意味着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执政形象的转型,更意味着执政理念的深刻转变,这符合党的根本价值取向,符合中国实际,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第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普遍形式,政党、民众和公共权力共同支撑起政党政治大厦,政党是民众和公共权力之间的桥梁,执政党是代表民众掌控国家公共权力。公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也只能被用于公共目的,即为人民谋福利。执政党只有代表民意、整合民意,根植人民、造福人民,才能获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获取更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政党的兴衰取决于人心向背。越是长期执政的党,越需要重视党与人民的关系。因此,树立和提升“服务”理念,党才能实现由过去更多地代替人民当家作主,向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大转变。广大党员,尤其党员干部只有从执政党的高度严要求自己,具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牢固确立“服务”的从政理念,才能符合执政党的执政身份,才能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培养与群众的深厚感情,才能保持为党和人民工作的平和心态和持久激情;也才能永葆党的执政地位。

三、执政党提升“服务”理念的主要思路与对策

理念作为一种理性的理想追求和观念体现,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执政党提升服务理念要从修炼“内功”,到接受实践考验等方面进行反复强化。

第一,要认真学习哲学,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素质。

哲学使人深刻,它反映着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深度,反映着人们对复杂的现实问题的抽象思维和驾驭能力。当今,我国正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日趋纷杂,各种矛盾在瞬息变幻中融合、交织。复杂的环境容易让人急功近利、浮躁、彷徨。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静下心来读点哲学不无裨益。正确的哲学思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陈云也曾指出“学好哲学,终身受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真学习哲学,深入思考自己作为一名党的干部的人生价值是什么,深入思考如何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个人与党、国家的关系,用理性对待官场权力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每一个党员和干部的必修课。

第二,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精神塑造的核心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使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在革命战争年代,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无数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的成功,南征北战,抛头颅、洒热血,靠的正是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邓小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4]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新形势下,我们党不仅担负着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且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大考验,存在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四大危险。因此,繁重的任务和严峻的考验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就谈不上坚定的政治立场,就谈不上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就谈不上“根植人民、造福人民”。因此,提升“服务”的执政理念,首先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还要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砥砺品质,强化理性信念。

第三,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意识。

提升“服务”理念,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就要使广大党员、干部对历史有厚重的使命感,因为作为执政党,八千多万党员对民族和国家的兴衰存亡也负有不容推诿的责任,因此,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提升“服务”理念,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就要使广大党员、干部对人民委托的公共权力有庄严感、敬畏感,有责任意识,“因为任何一种生活,无论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事业的还是家庭的,所作所为只关系到个人的还是牵涉他人的,都不可能没有其道德责任;因为生活中一切有德之事均由履行这种责任而出,而一切无行之事皆因忽视这种责任所致。”因此,必须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意识。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5]“有权必有责。眼睛盯在权上的干部做不成好干部,眼睛盯在责上的干部才能成为好干部。”[6]眼睛盯在权上的干部,自然把精力放在琢磨如何实现和扩大权力寻租上,把精力放在如何为自己攫取更多的利益上,而不把权力真正放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严重的权责观念失衡,必然会偏离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导致贪污腐败,正所谓“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因此,作为执政党,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为人民服务,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

第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克制权力瘾,摒弃官本位意识。

公共权力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扩张性,它既可以用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也可以用来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7]因此,要树立和提升“服务”的执政理念,就必须理性地对待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克制权力瘾。但近年来,政界出现对权力的过度迷恋和狂热现象,把权力与官职等同起来,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甚至把官职当做礼品,相互交换。人一旦有了权力瘾,往往会不择手段的攫取权力,反过来,他也不会忠诚于权力,更不会忠诚于党和人民,不会真正地为人民服务。哲学家塔西佗也曾讲过:“用罪恶手段的来的权力绝不会被用于正当的目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领导的实质是服务,有多大权力就要尽多大义务,就要负多大责任;必须高度警惕公权力的腐蚀性和扩张性,经受得住这一考验,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树立、提升“服务”理念还必须克服“官本位”意识。“官本位”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在这一意识下人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官而官。“官本位”意识违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利于党在工作中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不利于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点上分析问题、科学决策,不能引起群众的共鸣,最终不能做到执政为民,也不能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只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勇于摒弃封建糟粕,才能从根本上树立起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理念。